前言:
没有绩效管理,企业就谈不上管理。因为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为了产出更好的绩效。
不过,绩效管理一定要选对适合自己、有效落地的方法和模式。
当前,绩效考核最常用的工具主要有KPI,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KPI考核存在许多的局限性。
在百度内部的反省中,李彦宏质问:“为什么很多每天都在使用百度的用户不再热爱我们?为什么我们不再为自己的产品感到骄傲了?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反省的结果是:“因为从管理层到员工对短期KPI的追逐,我们的价值观被挤压变形了,业绩增长凌驾于用户体验,简单经营替代了简单可依赖,我们与用户渐行渐远!”
李彦宏更进一步警告“如果失去了用户的支持,失去对价值观的坚守,百度离破产也真的只有30天”
以前有索尼常务董事撰文称“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后有王石的微博“绩效主义像企业的脓包”,并引起国内对绩效管理的一阵质疑和讨论;
再后来小米干脆“抛弃KPI”,让小米的运营赚足了眼球,也使KPI的形象在人们眼中差点反转180度。至今仍有很多企业一直傻盯着KPI发呆,不知该做何举措。
于是,如今百度将一记板子就势打在KPI身上,也就顺理成章了。
KPI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让那么多人厌恶?
KPI主义就是企业将短期财务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利润、销售收入)作为公司的关键绩效指标,来考核公司高管,并层层向下分解,戏称“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直至一线的运营维护、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人员。
指标完成的结果要排序甚至比例强制分布,排名和个人奖金(系数)紧密挂钩,并直接影响基本工资调整和职位晋升。网上有个小段子说:看到KPI就恶心,老板不在公司就开心,拿到自己的工资就伤心,一年没怎么涨薪就寒心,瞧见人家拿奖金就动心,思前想后就烦心。
KPI存在以下四大天然硬伤:
1、关注结果远多于过程。但是,没有好的过程如何发生好的结果。
2、其本质为目标管控,缺乏系统性激励性的绩效改进。
3、采用权重模式,表明其更适合作为评价方式,很难运用于利益分配。
4、对数据完整真实性、流程系统性有高要求,否则无法发挥正常价值。
点评:当下盛行的KPI绩效考核模式,其实更适合作为评价性工具,因此,将KPI与局部薪酬挂钩的传统作法,通过一些浮动、激励,虽然具有一定的正面价值,但意义并不大,持续向上的动力不足,成功率非常有限,多数流于形式或半途而废。
所以出来的结果并不一定是企业想要的。对于KPI模式,小米的雷军就说过。
雷军:KPI已经不适用现代企业的发展
雷军认为,KPI已经是无法适应互联网的管理需求。
因为KPI会让员工迷失自我,而小米的工作核心是,是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提高客户的体验。
中小企业不做KPI,怎么做绩效管理?
首先KPI不等于绩效管理,KPI只是绩效管理的其中一种方法。相比之下,KSF全绩效模式更适合中小企业。
那么KSF是什么?
KSF又称为“关键成功因子”(Key Successful Factors ),是指决定岗位价值的最有代表、影响力的关键性指标。
KSF,又称薪酬全绩效模式,也即员工价值管理工具。将员工要的薪酬与公司要的绩效进行全面融合,寻找两者关注的平衡点,从而形成利益的共同体,实现共创共赢。因此,KSF不仅着眼于绩效优化,更致力于同步提升员工收入,激发员工士气和创造力。
KSF与KPI的区别一:定义
KSF与KPI的区别二
对比KPI和KSF的指标管理:
KSF追求的首先不是目标,而是利益的平衡与共赢。
总结:相比压力式的重考核轻激励的KPI,KSF是在开启员工源动力,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把薪酬和绩效全面融合,充分挖掘员工潜能,让员工共同参与经营,实现利益趋同的,让员工更容易认同和接受的。
举个案例,某生产经理薪酬模式:
在KSF模式下,他的薪酬分配:固定薪酬(20%)+宽带薪酬(80%),宽带薪酬的部分薪酬,被分配到6-8个指标当中,每一个指标设定一个平衡点(平衡点选在过去一年的数据平均值,或者是老板和员工达成的共识点),只要达到了平衡点,员工就可以拿到这部分薪酬。
如果采用KSF薪酬模式,他会有6-8个加工资的渠道,在原有平衡点上:
毛利润每增加10000元,奖励31元,每减少10000元,少发25元;
总产值每多3000元,奖励5.3元,每少3000,少发4元;
报废率,每降0.05%,奖励2.5,每上升0.05%,少发2元;
及时交货率,每上升0.05%,奖励2元,每少0.05%,少发2元;
员工流失率,没流失,奖励50元,每流失1人,少发250;
KSF全绩效模式,给员工提供了没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员工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好的结果,为自己加薪。
KSF不仅是老板关注的绩效改善方案,也是一份给员工的加薪方案。
总结:KSF以BSC为指标基础、以KPI为价值导向、以OKR为落地计划,同时将薪酬变革与设计融汇其中,实现从重要过程到关键结果的贯通,从员工价值、薪酬到企业绩效、利润的平衡共赢。
员工不喜欢考核,但喜欢激励。老板喜欢考核,但不想不断增加经营成本。
这个矛盾必须要通过利益趋同来化解,否则,再好的考核模式也不能被员工接受.
对此,您有更好的建议和看法?欢迎评论、交流(请留下你的足迹)欢迎添加下面,小编个人号保持更紧密交流
运营作者|曾老师 (zwwjx168 )
职位|咨询师
【分享是一种美德,特此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及启发】记得收藏并关注本号!学习更多企业组织管理、激励机制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