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头条
人生最有价值的事,就是活出真正的自己。那要如何才能活出“真我”呢?
首先我们需要摆脱三大束缚。
01 抛下面子,摆脱自己对自己的“束缚”
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被称为“防卫效应”,意思是每当我们做错事情的时候,我们本能的反应就是为自己辩解,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错误。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时候: 明明自己做错了,却为了面子硬撑着说自己没错?
《中餐厅》第三季开播以来备受人关注,特别是店长黄晓明。
在最近的一期节目中,黄晓明一意孤行,否决掉其他员工所有的建议和提出的问题,推出套餐活动。
本来三个人单点的话可以只点三到四个菜,但是按照他的想法来,就可能发生3个人就有可能选三个套餐,这极大地加大了主厨的工作量。
因为黄晓明决策的失误,导致餐厅十分混乱,在节目的最后,黄晓明进行总结的时候,大家都提出取消套餐。
但是黄晓明却坚决地认为自己的决定没有错误,甚至说最大的责任是林述巍。
黄晓明没有直面自己的错误,反而把这种错误推给了别人,他面对自己的态度使得网友大喷,纷纷由粉转黑。
真正活出你自己,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欺骗自己,勇于面对错误,自欺欺人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永远无法看到内心最深处真正的自己。
02 深度挖掘,拒绝成为父母的“听话宝宝”
中国父母一直教育孩子要听话,做一个乖宝宝,父母让做什么,孩子就做什么。
尤其是一些父母把自己没有实现的一点点压在孩子身上,耳提面命希望孩子完成什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稍有不合就觉得不顺。
孩子其实是非常敏感的,他们发现只要做到了父母要求的一切,父母就会很开心。
于是聪明的孩子就以“听话”来“讨好”父母,这导致很多孩子没有办法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真正热爱的,没有办法真正成长。
所以活出自己第二个需要摆脱的就是父母对自己过度的期待。
《无声告白》一书中,母亲把成为医生的梦想寄托在女儿莉迪亚身上,父亲厌恶过去不擅长交际的自己,所以把希望放在女儿莉迪亚身上。
就这样,莉迪亚为了实现父母的期待,不让父母失望,强迫自己做这个做那个。
等到她最后发现的时候,想要为自己活的时候,却意外溺死,何其可悲。
如果想要活出真正的自己,一定要深度挖掘自己真正喜欢的,真正想要追求的,不要被父母过度的期待所牵引,反而活成了最假的那个你。
03 活出真实,摆脱他人的看法
《乐队的夏天》最后一期请来了鲜少露面的朴树,节目录到很晚的时候朴树突然站了起来,打断了马东和张亚东。
朴树很直白地跟观众说,他岁数大了,要回家睡觉了,然后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并没有在意节目中其他人的想法。
曾经有人说朴树:上节目是因为缺钱了,录节目录到一半要回家是因为睡觉时间到了。
这样真实没有一点面具的朴树,让人从人设集中的娱乐圈中感到了些许的真实。
活出自己第三步,要从活出真实开始。
很多人之所以戴着面具生活,是因为他/她不敢做自己心里想做的,说自己心里想说的,只能随大流,周围人喜欢什么,他们就说什么。
所以,我们都活成了“面具人”。
04 人生不设限,打破限制,探索未来
跳蚤跳的高度是自己身体的几千倍。
一位研究人员将世界上跳的最高的动物跳蚤装在一个玻璃杯里,将杯子倒扣在桌面上,拍动桌子跳蚤跳了起来碰到了杯底,如此重复几次。
然后将杯子的高度降低,继续将跳蚤倒扣在桌面上,依然拍动桌子,跳蚤再次跳起来并再次碰到杯底。
当科研人员不断的将杯子高度降低直到几乎接近桌面依然拍动桌面使跳蚤跳起,当然它还是碰到了杯底。
在重复几次之后,科研人员将杯子拿掉,拍动桌面跳蚤只知道四处爬走,无论如何拍桌面它始终不会再跳……
为什么原来跳的最高的动物最后却只知道爬行?难道它最大的天分会消失吗?
原因很简单,它给自己设置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墙,它以为无论如何努力的跳,都不能跳出杯子,所以它放弃了它最大的优势,这就是自我设限。
生活中同样如此,我们给自己划了一个圆圈,并对自己说只能在圆圈内活动,圆圈外面都是危险的。
久而久之,我们活成了“杯底下面的跳蚤”。
打破对自己设下的限制,勇于去探索潜在的真实,这才是我们要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