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戴氏春秋
鲁春秋之一:诸卿及军制—— 3.27 关于“卿序”与“军行”的深

鲁春秋之一:诸卿及军制—— 3.27 关于“卿序”与“军行”的深

作者: 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 来源:发表于2024-03-26 07:57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在考察了与鲁异姓的齐、宋等国之后,我们再来看看鲁国西面同为姬姓之卫国的情况。

        左传从来没有系统性的列出卫国的卿数、卿序以及对应的官职,不过仍然可以通过记载推演出卫国的卿制。我们以鲁成公十四年暨卫定公十二年(前577)作为切入点,这一年卫侯在去世前安排了继承人:

        ……卫侯有疾,使孔成子、宁惠子立敬姒之子衎以为大子……冬十月,卫定公卒……(左传.成公十四年)

        此可能造成一定误会,让读者以为孔将鉏(成子)和宁殖分别位列上卿、介卿,其实至少这个时点上并非如此。我们再看看孔成子后来经历过什么:

        ……卫石共子卒,悼子不哀。孔成子曰:“是谓蹷其本,必不有其宗。”……(左传.襄公十九年)

        此为晋伐齐的“平阴之役”转年(前554),孔成子在石买(共子)的葬礼上评价石恶(悼子)的敷衍态度。再看更晚的记载:

        ……卫襄公夫人姜氏无子,嬖人婤姶生孟絷。孔成子梦康叔谓己“立元,余使羁之孙圉与史苟相之。”……(左传.昭公七年)

        此为《左传》回顾大约在北宫文子相卫襄公如楚之岁(前542),孔成子梦见康叔托梦让自己不要立脚有残疾的公孟絜,而立当时还没出生的幼子元之事。

        ……晋韩宣子为政,聘于诸侯之岁,婤姶生子,名之曰元。孟絷之足不良能行。孔成子以《周易》筮之,曰:“元尚享卫国,主其社稷。”……(左传.昭公七年)

        此为回顾韩宣子为政之岁(昭公二年,前540)卫襄公嫡子元诞生后,孔成子与史官占卜来确定其吉凶。之后果然于五年后(前535)立只有六岁的公子元为君,即卫灵公。

        从孔烝鉏初次有记载(前577)到卫灵公即位(前535)前后长达四十三年,其负责的工作仅限于立嗣君及丧葬等宗法类工作,期间卫国政局多次动荡,国君被逐乃至被杀,诸多卿大夫家族兴起、叛逃或者衰落,但是孔氏竟然完全不受影响,可见其类似于鲁之夏父氏担任不参与政事的“大宗伯”一职。

        既然确定了这个切入点,那么可以推知在孔成子立卫献公那一年(前577)排名其后的宁殖(惠子)当时正担任司马的职务:

        ……卫侯飨苦成叔,宁惠子相……(左传.成公十四年)

        即大司马宁殖在这一年同时负责接待来访者的“相礼”,也即所谓“司马置折俎,礼也”。之后宁殖还曾帅军于前572年参与宋围彭城之役,期间鲁国同样派出大司马仲孙蔑参战。

        所以我们先锁定了“大宗伯”和“大司马”两个位置:

    大宗伯和司马立珩为太子

        同样按照《周礼》,大宗伯和大司马之前还有天官冢宰和地官司徒两卿,而在孔成子、宁惠子之前的还有谁呢?同样看这一年的记载:

        ……十四年春,卫侯如晋,晋侯强见孙林父焉……晋侯使郤犫送孙林父而见之……卫侯见而复之……(左传.成公十四年)

        也即原在卫定公五年(前584)继承其父孙良夫(桓子)为上卿的孙林父(文子)在流亡了八年后,通过晋厉公运作返回了卫国并且“复之”也即再次成为上卿。估计在同一年早些时候卫侯之弟子叔黑背去世,其子公孙剽年幼不能担负重任,所以晋国抓住机会安排孙林父重回卫国执政,并且再次拥有了封地戚邑。复位之后的孙林父多次以上卿身份参与诸侯会盟及军事行动。

        而卫侯之侄、子叔黑背之子公孙剽则担任介卿,后在鲁襄公元年的时候(前572)来鲁朝聘新君:

        ……冬,卫侯使公孙剽来聘……(左传.襄公元年)

        而六年之后(前566)同为介卿的季武子在晋楚争霸战中好不容易喘了一口气后,也如卫报聘:

        ……秋,季武子如卫,报子叔之聘,且辞缓报,非贰也……(左传.襄公七年)

        按照同类型国家的对等标准,说明公孙剽在来聘鲁的时候身份确实也是介卿。这样我们就又确定了前两位卿的身份:

    上卿和介卿之更替

        这就是说其实在卫定公十二年初,卫国的上卿和介卿都去世了,所以孙林父才有机会重回冢宰之位。而三年后,又有一位卿被记载下来:

        ……十七年春,王正月,郑子驷侵晋虚、滑。卫北宫括救晋,侵郑,至于高氏……(左传.成公十七年)

        由于卫国偏小,其军力有限,所以拥有“军行”的将领不会太多,且前述孙林父、公孙剽及宁殖此时还都在位,所以至少到鲁成公十七年(卫献公三年、前574)第四位拥有“军行”之卿也即大司空无疑就是北宫括:

    全部军行

        那么第六位司寇的身份似乎暂时不能直接确定,不过我们可以从侧面发现另一个人选:

        ……齐声孟子通侨如,使立于高、国之间。侨如曰:“不可以再罪。”奔卫,亦间于卿……(左传.成公十七年)

        就是说在鲁成公十六年的“叔孙侨如之乱”中,叔孙宣伯流亡齐国,并通于灵公之母声孟子,其子叔孙还还曾经运作侨如之女嫁给灵公做妾,有宠并生下了齐景公。虽然侨如滞留齐国的时间不确定,但大约在一至三年之间,估计受到国、高排斥而出走卫国并再次成为卿。考虑到时间顺序和卫国既有诸卿的排序,我们估计不迟于鲁襄公元年(卫献公五年,前572),也即卫公孙剽来聘鲁的这一年叔孙侨如成为卫国的第六卿,估计公孙剽聘鲁的过程中也曾经试图沟通叔孙侨如是否可能返回鲁国。这样卫国六卿一个完整年度的排序就完成了:

    前572年卫国完整六卿

        如上表,卫国几乎是既有资料中唯一一个始终坚持《周礼》所述六卿制度的邦国,尽管卫国命运多舛,甚至一度遭遇亡国之祸,且介于大国之间,多次国君被逐且出现过弑君事件,但康叔之荫影响深远,且临近成周,所以其卿序和官制最为接近历史上的原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鲁春秋之一:诸卿及军制—— 3.27 关于“卿序”与“军行”的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tc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