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熊自留地
宋蒙交锋-庐州之战

宋蒙交锋-庐州之战

作者: 魔豆智库 | 来源:发表于2024-12-12 11:20 被阅读0次

公元 1238 年,宋嘉熙二年,蒙古窝阔台汗十年,在蒙宋战争那波澜壮阔且充满血腥与硝烟的画卷上,庐州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此时,宋淮西制置副使兼转运使、知庐州杜杲,犹如一颗坚定的磐石,屹立在庐州这片土地上,即将迎接蒙古大军汹涌而来的挑战。

此前,窝阔台攻宋之东路军在攻安丰军时遭遇失败,然而,蒙古人并未就此罢休,反而积极地筹备下一轮战争。他们精心制做了大量攻城器具,犹如一群饥饿的野狼在暗处磨砺着锋利的獠牙,只等时机一到,便再次扑向南宋的疆土。

嘉熙二年九月,秋风瑟瑟,草木枯黄,蒙古马步军都元帅察罕率领号称 80 万的大军,如乌云蔽日般再次攻宋淮西,其矛头直指庐州(今合肥)。察罕心中有着宏伟的战略蓝图,他妄图攻克庐州后,在巢湖(今合肥南)造船,以此为跳板,窥视长江,进而席卷整个南宋。

面对来势汹汹的蒙古大军,杜杲却毫无惧色。他凭借着自己丰富的守城经验,开始积极地筹备防御事宜。早在蒙古军到来之前,杜杲就已未雨绸缪,制作了千百间串楼。这些串楼,犹如一座座坚固的堡垒,排列在濠岸之上。其制作工艺颇为精巧,以二三尺围的栗枣榆槐木作为竖木,深深插入土中五六尺,使其根基稳固,竖木高达丈余,上方横施木梁,中间巧妙地设置箭窗,下方则缭以羊马墙。如此构造,使得每一座串楼都具备强大的防御能力,可抵御三炮的轰击。

蒙古军抵达庐州城外后,也展开了大规模的围城工程。他们筑土城达 60 里,将庐州城紧紧围困,试图困死城中守军与百姓。不仅如此,蒙古军还别出心裁地筑起高台,其高度超过了杜杲的串楼,妄图以此居高临下地控制城内局势。

杜杲见此情形,冷静地思索对策。他心生一计,令军士们收集大量油草,随后以油灌草,对蒙古军的高台发起火攻。刹那间,火焰熊熊燃烧,浓烟滚滚,蒙古军的高台在烈火中摇摇欲坠。同时,杜杲在串楼内巧妙地立起雁翅七层,安置火炮,瞄准蒙古军高台进行轰击。在宋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蒙古军高台之上的一名将领被击中,顿时,蒙古军阵脚大乱,军中一片惊骇之声。

杜杲见蒙古军陷入混乱,果断抓住战机,乘胜出击。此时,宋将赵时哽率领 500 名民兵赶来赴援。这 500 名民兵,虽然并非正规军,但他们怀着保卫家园的热血与决心,与庐州守军并肩作战。在战场上,宋军与蒙古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宋军将士们奋勇杀敌,他们的喊杀声回荡在庐州城外的原野上。蒙古军虽人数众多,但在宋军的顽强抵抗与巧妙战术打击下,死伤甚重。

杜杲深知,要想彻底击退蒙古军,不仅要守住庐州城,还要截断蒙古军的归路。于是,他派遣舟师及精锐部队守卫淮水要点。这些舟师在淮水之上严阵以待,犹如一道水上屏障,阻止蒙古军的退路。

察罕见庐州城屡攻不克,心中焦急万分。他意识到,继续强攻庐州,可能会陷入宋军的持久战泥潭,于是,他当机立断,转军东进。蒙古军如潮水般涌向滁州(今安徽滁州),在攻城过程中,虽奋力攻打,但也遭遇了宋军的顽强抵抗。万户张柔在攻城时,不幸被城中射出的飞石击中鼻部,顿时鲜血直流,这一意外使得蒙古军士气受挫。

随后,蒙古军进至天长县(今安徽天长市),在这里,他们遭到了知招信军余蚧的截击。余蚧率领部队在天长县设伏,当蒙古军进入埋伏圈后,宋军突然杀出,一时间,箭如雨下,刀光剑影交错纵横。蒙古军措手不及,损失惨重。

蒙古军并未因此而停止东进的步伐,他们继续攻泗州(今江苏盱眙西北)。然而,泗州城周濠水成为了他们难以逾越的障碍。蒙古军试图强行渡河攻城,与泗州守军展开了激战。但宋军凭借濠水之险,顽强抵抗,蒙古军激战多时,始终无法攻克泗州。

察罕见屡战不利,军队士气低落,且又担心被宋军截断后路,陷入绝境。无奈之下,他只得下令北撤。随着蒙古军的北撤,庐州之战终于落下帷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宋蒙交锋-庐州之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fvs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