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655035/eadfb6c0c4e88c86.jpg)
今天,看到台子上那只写着“活着就是折腾”六个红字的搪瓷缸,我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八八年,自然而然地回想起:那只“搪瓷缸”背后的故事……
说起那只“搪瓷缸”的来历,还要从三十多年前开始。那时我刚毕业走出校门,就被淮北当“官”的姑姑叫去,并安排在一家国营煤矿当了一名采煤工。记得当时我身强力壮,是个二十郎当岁的毛头小伙。姑姑说,为我签的是八年农民协议工,期间干的好的话,能转成正式合同工,可以像她一样吃“公家黄粮”,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单说进矿以后,没面试,就被一个叫“张书记”的带去下井上班了。先住了一段时间职工集体宿舍,后来显挤显乱显吵,下班回来休息不好,自己索性就搬出去,在附近农村合租了一间房子住。当中便认识了一个院里租房子住的宋阿姨。
她个子不高,又黑又瘦,留着齐耳的“运动头”,走路行动快。加上脸有些油黑,皮肤黝黑又有点粗糙,一猜就是个庄稼人。整天就看她忙里忙外的,总是面带微笑,客客气气的,看不出她内心有一丝酸楚。就这样一个四十多岁的农家女,用自己瘦弱的双肩,担着一个家,养活着二个女儿一个儿子。
二个比我小一二岁的女儿,也都在矿公司开的竹编厂里上班,象打零工样挣点零花钱。十几岁的儿子也是又黑又瘦的细高,在矿职工子弟学校读初中,正值长身体花钱阶段。一家子主要的经济来源,全靠父亲的抚恤金度日。那个“搪瓷缸”也就是在那阵子,我下班或休息时看宋阿姨辛苦,主动帮她干重活换门锁什么的,她看小伙忠厚老实送给我的。
听宋阿姨讲,以前她老公也是这煤矿上的工人,属于正式工。她们一家住在离矿八里路远的大庄葡萄园。他老公天天早是骑自行车上下班的,还顺便接送孩子上学。由于他肯吃苦不怕累,工作上表现相当突出,连年被矿上嘉奖,还被评为年度先进个人和劳动模范。76年,发了此“搪瓷缸”做的纪念。可是,那年万万没想到却是最灰暗一年,唐山大地震,伟人群星辞逝。可见“搪瓷缸”的意义,是非凡的,是难忘的。
得过此“重”奖后,宋阿姨老公干工作更卖力了,更忘我了。就在第二年某一天,他在井下工作面实施爆破时,因救顶部塌方而殉职,享年才三十岁。为此,矿上给予嘉奖,并承担他一家他没有完成的任务和责任。后面,宋阿姨一家四口,才被矿上招募过来,安排在矿上附近租房住,意思等矿“职工大院”完工后,才给分房。就这样,宋阿姨咬着牙,变卖了家里的一切,带着几个孩子的希望,忍着痛来矿上落户。
后来,等我来矿上上班认识后,宋阿姨看我又在他老公原单位上班,便很慎重把这个有代表意义的,保存了多年的“搪瓷缸”赠予我,并要求我努力工作,争取八年合同结束后,能转为正式合同工……
至于八年后转正时,如何如何的阴差阳错,结果怎么怎么未能兑现宋阿姨厚望的,咱不必追究理论。但是宋阿姨的心思,我却铭记于心。事有难料时,爱在失意中。希望越大,往往失望也越大。不管怎么样,事情已过去多年,今天看到这只保存完好的“搪瓷缸”,又不禁想起远在淮北矿山的宋阿姨一家。被她老公的故事感动着,被“搪瓷缸”上红漆印着“活着就是折腾”的字震撼着!谁的人生不是在折腾呢?只有折腾过,拼搏过,努力过,剩下的都是难忘的故事,更是美好的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