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见青稞不影响我写《青稞》,看书,百度,穷尽所知,別人都这样。
其实十几岁,从书上,从老師的嘴里,就知道青稞这名字,知道状如小麦,生长在高寒地区,如青藏高原,产量比小麦低,但耐贫瘠耐干旱,青稞的果实营养价值高,可以酿酒,名曰青稞酒,当然做成商品酒,可以再作个什么高原红啦雪莲花啦的牌子。
如今打开智能手机,点开青稞二字,除了名词解释,还可以看到关于它的照片,视频。和亲眼到西藏半荒芜的地里看到的青稞完全一样。它和小麦显然是同一属类作物,外形高度相似,就麦芒更多更密些,穗上的果粒比小麦小些,数目也少些,禾禾比小麦低矮一些。
事实上,一看到青稞两个字,立即浮现在我脑海的场景却并非那个野小麦一样的植物,而是45年前那初中教室里,大美女老师(姓邓)教我們学唱的红歌一一《青稞酒献给毛主席》
一一雪山上升起哟红太阳一一翻身农奴哎把歌儿唱,把歌唱一一敬上一杯青稞酒哦一一献给敬爱的毛主席一一祝您万寿无疆!
这首歌,最美的地方却不是那最重要的句子,而是那“哟一一,哎一一,哦一一”,和几处重复部分。
我們邓老師唱的太好了!那声音甜到我心头的最深处,我一直认为,无论换了谁唱,都不可能有我們邓老师唱的那么美。她在教室里一边走动,一边手指打着节拍。现如今我点开手机,觉得別人唱的《青稞,,,》远不如我們邓老師唱的好。邓老师那甜美的声音几十年过去了还依稀记得。
这两天为了写《青稞》这篇作文,让我重温《青稞酒献给毛主席》这首歌,听了不下30遍,听一千遍,我也不嫌多。
这首歌天生就应该是一代伟人所专属,让我們禁不住这样衷情地歌唱!
《青稞酒献给毛主席》实属天籁之音,在我心里,论悦耳动听,论它的旋律之柔美,当属天下第一。
第一次让我听《青稞酒,,,》这首歌的那邓老師,据说才活50来岁就死了,那么美的声音,必須来自于最健康最舒爽的身体啊,好怀念她,为她遗憾,她在的话也才70来岁,还可以把《青稞酒》唱得和当年一样动听。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和永遠怀念着的青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