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头号玩家好文推荐简书热文制造局十万简书钻
91岁褚时健去世:他曾说,年轻人不能急,我80岁还在摸爬滚打

91岁褚时健去世:他曾说,年轻人不能急,我80岁还在摸爬滚打

作者: 我是北崖君 | 来源:发表于2019-03-05 21:45 被阅读409次

    文/ 北崖&大琦 

    3月5日中午,“中国烟草大王”、云南冰糖橙品牌“褚橙”创始人褚时健去世,享年91岁。

    不知道这位几乎历经了一个世纪的老人,在弥留之际,会回忆些什么?

    是20出头的时候参加过的游击队?

    还是30岁被打成右派下放农场?

    是50出头开始带领玉溪卷烟厂,从此开始的10年辉煌之路?

    还是74岁开始的人生最后一次创业?

    也许这些都不是。

    也许他只是舍不得陪伴了一生的妻子,又盼望着能见到已经离世24年的爱女……

    这位经历过战火、见证了新中国变迁、被大时代裹挟着,又从不甘心向命运屈服的传奇老人,至此,安息了。



    时间倒退一个世纪。

    1910年,云南玉溪市矣则村,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来了一家人,成为方圆几十里的唯一一户人家。

    这家人,正是褚时健祖父一家。

    褚时健祖父跟随家人,因为征兵从河南老家来到云南,负责滇越铁路的安保。勤快的祖父开始带着一家人在铁路边拓荒。

    渐渐地,开始有人来租他们家的地,于是一户人家变成了十几户,竟然形成了小村落。

    1942年,抗日战争中,褚时健的爷爷、叔叔相继去世。父亲遭遇日军飞机轰炸,生意血本无归,卧病在床。

    刚刚14岁的褚时健,用瘦弱的肩膀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一边帮妈妈干繁重的农活,一边陪伴病重的父亲。

    一年后,父亲含恨离世,去世前拉着他的手说:“你是老大,家里以后靠你了”。

    陷入悲痛的褚时健一下子长大了,开始像大人一样肩负起自己人生的重担。

    他知道,六个兄妹加上母亲,七口人要养活,靠家里的那两三亩水田是没有可能的。

    于是聪明的他打起了烤酒的主意。

    为了生存下去,他和母亲重启了废弃的小酒坊。但当时褚时健压根不会烤酒。

    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就凭借小时候看过烤酒师傅工艺的一点记忆,摸索着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创业”

    烤酒最复杂的工艺是粮食蒸煮,需要耗费十八九个小时的时间,每隔两小时要添柴、搅拌,对时间要求很高,很多成年人晚上都熬不住,更不用说褚时健才15岁。

    在没有闹钟的情况下,少年褚时健像精准的机器一样,干一会儿睡一会儿,隔俩小时就起来添加柴火,搅拌粮食,从来没糊过。

    在近乎拼命的努力下,他居然真的烤出了酒,而且品质优良,远近闻名。

    不仅如此,他还记录了烤酒过程的关键数据,多少苞米需要多少柴火,能出多少酒,可以卖多少钱,弟弟妹妹们的学费是多少,家人生活需要多少,一笔一笔,清清楚楚地都记在账上。

    从那时候,他就得出了这样的经验:“搞物质生产,成本核算和产品质量都非常重要。不管做什么事,你要先搞懂再做,不懂的事,先向别人学习,不然亏本了都不知道为什么。”

    就这样,少年褚时健传承了祖父的“拓荒精神”,从无到有地完成了别人眼中“不可能”的事,战胜了贫穷艰难,赢了人生第一场大考。

    也许就是那时起,他的内心充满了战天斗地的勇气,再也没有向任何逆境屈服过。


    时间倒退56年。

    1963年,那位烤酒成功的少年,此时已经35岁。

    在他挑起家庭重担之后的二十年里,他参加过游击队、担任过区委书记、找到了相伴一生的爱人马静芬,也曾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农场改造。

    在这个二十年里,他经历了人生早期的大起大落。

    35岁的时候,命运安排他成为新平县曼蚌糖厂的副厂长,未来是将迎风而起,还是会落到更为悲惨的境地,褚时健并不知道,他只是知道,这个活并不好干,但能有份让自己安身立命的职业,他就很感激。

    他在糖厂工作一个月以后,他夫人问他:你都到厂一个月了,这些人好不好相处啊?

    褚时健回答说,人好不好相处我还没注意,可这个工厂该干什么事我明白了。

    这个厂子是县城里公认的烂摊子,效益差,员工多,100号人经常发不出工资,饿得前胸贴后背,面黄肌瘦。

    年少烤酒得出的宝贵经验,在此刻派上了用场:

    “搞物质生产,成本核算和产品质量都非常重要。不管做什么事,你要先搞懂再做,不懂的事,先向别人学习,不然亏本了都不知道为什么。”

    心细又勤于钻研的褚时健迅速找到亏损原因:燃料成本太高。

    糖厂的工艺固守着老祖宗三千年的传统不肯改变,榨糖还使用的土灶,100公斤甘蔗只能产糖9公斤,用的燃料却高达近50斤。

    褚时健在生产会提出技术改造的想法,却遭到技术人员的激烈反对:“我们用这种方式生产了许多年,要想进行技术改造没有资金行不通,厂里年年亏损,哪里来钱搞改造?”

    褚时健说不通技术人员,就自己想办法改土灶改燃料。他穿着背心短裤,天天泡在灶火边,每天被火烤得浑身流汗,人变得又黑又瘦。

    厂子里很多职工觉得这位副厂长不像个“官”,倒比自己还像工人,受到感染,一起跟着他进行技术攻关。

    最后,他想出了个绝招,利用甘蔗渣做燃料代替煤,经过一系列技术创新,当年糖厂不仅还清了20万的债务,还有了8万的利润。

    褚时健在这个厂子里干了16年,年年增收,将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子,变成玉溪地区效益最好的大企业。

    褚时健回忆:“不是我有什么神奇的地方,而是我善于学习,从小就这样。我一直有一种意识,那就是,人活着就要干事情,干事情就要干好。”

    他调走那天,员工们自发送别,不少人留下难舍的眼泪。

    一个职工难过地说,“褚厂长是我们的福气,褚厂长走了,我们的福气也走了。”



    时间倒退40年。

    1979年,51岁的褚时健,调任玉溪卷烟厂任厂长。

    这时的烟厂,虽是国营大厂,但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设备落后,效益低下,也是一个烂摊子。

    而这个烂摊子,竟然是他主动要求的。

    组织上一度想要调他到机关工作,但那不是褚时健要的生活,他主动申请再到企业。

    于是,他带着全家,从糖厂所在的新平戛洒搬到了玉溪。

    这个摊子到底有多烂?

    当时甚至有职工形容“进烟厂工作就像进监狱”,年轻人谈恋爱都不敢说自己是烟厂的职工,怕对方掉头就走。

    面对复杂的局面,褚时健抱着把事做好的心态,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对不良现象绝不姑息。企业情况逐渐好转,但一些混日子的人却呆不下去了 ,他们给褚时健扣上了霸道、贪权的大帽子。

    但褚时健敢抓敢管,认准了的事绝不犹豫为了学习烟叶种植先进经验,他带着技术人员到美国去,整整呆了一个月,每天都往烟田里跑,最后总结了规范种植烟叶的“10条规定”

    回国后他大面积推广烟叶种植基地,严把烟叶的种植和质量关,成就了全国著名的烟草品牌“红塔山”。80年代起,他们向国家上交的利税从几亿上涨到20多亿,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玉溪卷烟厂年创造的利税达到了200亿元以上,占到整个云南省财政收入的60%。

    17年间,他让玉溪卷烟厂成为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烟草公司,褚时健因此被称为“亚洲烟王”

    就这样,褚时健用自己的努力迎来了自己最辉煌的时代。



    时间倒退20年。

    1999年,褚时健已经71岁。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他带领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厂,成为了行业领军,自己也收获了无数荣誉。然而命运还是又一次地把他打在了谷底。

    在他被评为“十大改革风云人物”之后的第二年,1995年,他被匿名检举贪污受贿。妻女被关在洛阳监狱。同年,爱女褚映群在狱中自杀。

    1999年,71岁的他,因经济问题被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那时,所有人都以为褚时健这辈子完了。

    但只有他自己不这么想。

    3年后,时年74岁的褚时健,因为严重的糖尿病获批保外就医。

    经历了这么多,又疾病缠身的他,心里想的竟然不是舒舒服服地颐养天年,而是一直憋着一口气要做事。

    他又回到了当初离开的地方——哀牢山,承包了两个山头,1500多亩山地,一年28万的租金,租期30年。开始当农民,种橙子。

    “原来我是搞国营,有很多人说烟厂的政策好,靠国家政策、靠专卖。我这个我就靠质量,走着瞧吧!我要让大家再看看,这个老褚是靠客观条件嘛还是自己奋斗出来。”

    交不上租金怎么办?他拿出所有的养老钱还是不够,只好向朋友们开口。

    “我跟我那些朋友,借我钱的那些都讲,我失败了就赔不起你们了。他们说不会不会,实在失败了,赔不出来就算了,不要挂在心上。但是我心里是有谱的。如果我都做不成,可以说这摊事别人也更难。但是我一定要得做好。”

    那个烤酒成功的少年,经历了60年的大起大落,在别人眼中的风烛残年,却仍是满满的战天斗地的勇气。

    为了种出最好的橙子,褚时健床头的书,有一人多高,全是关于橙子种植的。他经常通宵达旦地读书,每一本书都标注得密密麻麻,做了各种标记。

    他在地里,经常一呆就是大半天,就坐在那了解土壤、水、株距、施肥、日照等最基础的情况。

    为挑好肥料,他经常蹲在养鸡场的地上,把臭哄哄的鸡粪放在手上捻来捻去,看水分、查锯末,眼神不好的他,几乎是把鸡粪贴在脸上观察。

    橙子从栽种到挂果需要三年时间,三年之后虽然挂果,但是果子质量还是逊色很多。所以真正的丰收要等六年,而那时候,褚时健已经80岁了。

    王石说,褚时健身上有一种“匠人”精神:“为了种出上好的冰糖橙,他改良了土壤结构、创造出了混合农家肥,甚至一棵树上留多少花、树与树之间的距离、日照充分与不充分、枝条的修剪都有严格的规定。”

    褚时健用工业的方法搞农业,靠着一股不服输劲、秉承着追求完美的匠人精神,逐渐从一个种橙的门外汉,变成了业内专家。

    褚时健也自豪地说:“别看我们是生产农产品,我们对生产环节的管理,恐怕很多工厂都做不到。”

    十几年的时间里,果园的每寸土地都留下了褚时健的足迹。随便一棵树,他老远看一眼,就能知道树上结了多少果。

    有位北大的教授对此比较怀疑,在哀牢山现场测试。褚时健随便指了一棵树说,总共结了370个果子。教授较真,过去一个个数,果然是370个,这下彻底服了气。

    由于品质过硬、口感好,褚橙销量一路看涨,2012年,褚橙进京,引起巨大轰动,被称为“励志橙”,趋之者若鹜。



    木心曾经写道:“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年少时因为父亲去世不得不挑起家庭重担;

    战火中从战场上一具一具翻开尸体,只为背回二哥;

    被打成右派时,从一个条件优越的干部,下放到极其艰苦的农场;

    成为全国风云人物不久又经历一家三口被捕入狱,爱女自杀;

    71岁借款百万开始拓荒创业……

    褚时健这一生,见过了太多的生离死别,经历了太多的大起大落。

    最可贵的是,所有这一切都没有改变褚时健的生命本色:

    那就是特别旺盛的生命力,对生死的通达,对生活的热爱,认真过好每一个当下。

    他不相信商业技巧,一生秉承“匠人精神”,经手的每一样产品都做到了极致,带过的每一个企业都能挣钱。

    “我的心态是不计较社会对我的不公平。因为现实你没有办法,多少人都得低头。别人说我们这一家,是叫花子养鹦哥,苦中作乐。”

    “我希望人家说起我时,会说上一句:褚时健这个人,还是做了一些事。”

    褚老,您可以安心地走了。世人皆知,您这一生,实实在在地,做了一些事。

    有您的地方,就有传奇。



    注:本文首发于“砍柴书院”平台,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91岁褚时健去世:他曾说,年轻人不能急,我80岁还在摸爬滚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ya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