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读《随园诗话》(480)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0-03-01 20:00 被阅读0次

补遗卷二(四) 【原书补遗卷二·三八】

考据之学,本朝最盛。然能兼词章者,西河、竹垞二人之外无余子也。近日处素、谏庵昆弟,颇能兼之。处素将至长沙,遇顺风,云:“江天如拭晚成晴,帆饱舟轻浪不惊。斜日风回草(按:民国本“风回草”作“渐从鸦”)背落,残霞犹映树边明。饭丸乌接神应助,沙觜风回草有声。频向篙工问前路,烟中指点武安城。”其他,五言如:“怪松连石长,归鸟杂云飞。”“星低疑在岸,月近总随船。”“谈淡虫语续,人静鼠声来。”“浪花入船窗,添我砚池水。”七言如:“星光堕水白于月,树色粘云暗似山。”“荒寺鸣钟惊鹭起,孤村唤渡少人应。”皆妙。

西河,即毛奇龄,(1623年—1716年),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齐于,号西河,学者称其西河先生。

竹垞,即朱彝尊,(1629年—1709年),字锡鬯(chàng),号竹垞(chá),又号醧(yù)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别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浙江省嘉兴市)人。清朝词人、学者、藏书家,明代大学士朱国祚曾孙。

梁履绳,(1748年—1793年),字处素。浙江钱塘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梁同书次子。通声韵,精《左传》,综览诸家,旁采众籍,作《左通补释》三十卷以广杜氏所未备。通《说文》,诗清新。

梁玉绳,(1744—1792),字曜北,号谏庵。其世父梁同书,乾隆进士,历官编修、侍讲学士等,名重于当时,因无子,而以玉绳为后。玉绳家世贵盛,为名诸生,但年未满四十而弃举子业,专心撰著,尤精于史,撰有《史记志疑》。删存平生所作诗文为《蜕稿》四卷,合《人表考》等五种为《清白士集》。

昆弟,汉语词语。释义:1、同昆仲,指兄和弟。《史记·荆燕世家》:“当是时也,高祖子幼,昆弟少,又不贤,欲王同姓以镇天下。”2、比喻亲密友好。《汉书·贾谊传》:“若此诸王,虽名为臣,实皆有布衣昆弟之心,虑亡不帝制而天子自为者。” 3、同辈的人。《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传:“乃尽散以班昆弟故旧,身衣羊裘皮裤。”

饭丸乌接,化用唐·张祜《送韦整尉长沙》诗:“远远长沙去,怜君利一官。风帆彭蠡疾,云水洞庭宽。木客提蔬束,江乌接饭丸。莫言卑湿地,未必乏新欢。”木客,《太平广记·卷第三百二十四·鬼九》:“木客,邓清明《南康记》曰,木客头面语声,亦不全异人,但手脚爪如钩利。高岩绝岭,然后居之。能斫榜,索著树上聚之。昔有人欲就其买榜,先置物树下,随置多少取之。若合其意,便将榜与人,不取亦不横犯也。但终不与人面对与交 作市井。……义熙中,徐道复南出,遣人伐榜,以装舟槛,木客及献其榜而不得见。”亦有说“木客”为鸟。《述异志》:“卢陵有木客鸟,大如鹊,千百为群,不与众鸟相厕。俗云,是古之木客化作。” 《赤雅》:“予家罗浮有鸟,各为一色,五色毕集,必兆嘉客,鸟名木客。”乌,指乌鸦。《尚书传》文:“周将兴时,有大赤鸟衔谷之神而集王屋之上,武王喜。”此“大赤鸟”指乌鸦,表“喜”。由上面的传说,我们就可以理解“木客提蔬束,江乌接饭丸”的含义。进而,我们也就理解了“饭丸乌接”寓意万事顺遂(与韦整尉一样同去长沙,梁则遇上了顺风)。

沙觜(多音字,zī,zuǐ),亦作“沙嘴”。一端连陆地、一端突出水中的带状沙滩。常见于低海岸和河口附近。唐·皇甫松《浪淘沙》词:“宿鹭眠鸥飞旧浦,去年沙嘴是江心。”《宋史·河渠志七》:“自春徂夏不雨,令官吏发卒开淘沙觜及濬港汊。”明·何景明《观涨》诗:“旋看雨霁势亦止,沙嘴忽落千尺水。”

篙工(gāo gōng),掌篙的船工。晋·左思《吴都赋》:“篙工檝师选自闽禺。”

武安城,元置,在今江西武宁县东南十五里武安山上。《清一统志·南昌府二》“武安城”条下:武安山“四面如壁,其上平坦。元末邑人胡绍远兄弟保障乡民,于此立寨,亦名武安寨”。另:位于武安山东麓的玉山县冰溪镇殿口村,于2006年出土一些瓷器、铜器、宝剑等古物;地面还有残损的石板、石础、石柱、石马、石麒麟等古石制构件。文物专家多次到殿口考证,确定此处是当年建于此的南宋行宫遗物。1127年,金人占领了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宋高宗赵构逃到临安(杭州),建立了南宋朝廷。赵构担心金兵进一步南侵,为了避免北宋灭亡的悲剧重演,多次招集群臣商议“驻跸之所”(行宫)。 有人提出,可建在信州(上饶)玉山县武安山下的殿口。此地,为武夷山脉和怀玉山脉所环抱,又是入闽古驿道的必经之地,闽北山区又有退路,距京杭城州也不远,适合建行宫。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宋高宗下旨在殿口建行宫,历时10年建成。根据梁履绳精于考据的特点,此处的武安城应该指位于武安山东麓殿口的南宋行宫。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钻故纸堆,写性灵诗,模式转换确实比较难。即便是袁枚赞扬的梁家两兄弟,其诗确实清新秀逸,但诗里的知识点还是一般人不容易明白的。或许人家不是故意写的,虽无意而为之,但知音难觅也确是实情。

相关文章

  • 硬读《随园诗话》(480)

    补遗卷二(四) 【原书补遗卷二·三八】考据之学,本朝最盛。然能兼词章者,西河、竹垞二人之外无余子也。近日处素、谏庵...

  • 袁枚撰写并亲书的《恭祝丽川中丞大人诗》

    因为硬读《随园诗话》的缘故,对《随园诗话》中涉及的诗文、人物、典故多有浏览。 随园诗话》卷一载:“咏...

  •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随园诗话》随读随写(6) 《随园诗话》卷一:《左氏...

  • 闲读《随园诗话》(480)

    【原书补遗卷六·三〇】林竹溪皖《柳絮》云:“一春从未见渠开,只见纷纷点翠苔。忙杀娇痴小儿女,闲庭捧手待飞来。”怀宁...

  • 硬读《随园诗话》(9)

    六 《随园诗话》原文: 余作诗,雅不喜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以为诗写性情,惟吾所适。一韵中有千百字...

  • 硬读《随园诗话》(3)

    卷一 一(上) 古英雄未遇时,都无大志,非止邓禹希文学、马武望督邮也。晋文公有妻有马,不肯去齐...

  • 硬读《随园诗话》(2)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是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 袁枚(1716-179...

  • 硬读《随园诗话》(5)

    二 《随园诗话》原文: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

  • 硬读《随园诗话》(4)

    卷一 一(下) 《随园诗话》原文: 鄂西林相公《辛丑元日》云:“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咏怀...

  • 硬读《随园诗话》(7)

    四 《随园诗话》原文: 于耐圃相公,构蔬香阁,种菜数畦,题一联云:“今日正宜知此味;当年曾自咬其根。”鄂西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硬读《随园诗话》(48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ksc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