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共情的力量》已经好几天了,最开始打算读完一本书要写读后感的,但我发现一些读不懂的书怎么写读后感呢?只能写写自己浅在理解了。
最开始看这本书时,是想找到,这本书怎么教你去共情,有没有哪些方法,具体应该怎么做?
很遗憾,我是去寻找干货的,结果没有特定的1.2.3之类的干货。
那么怎么去理解共情呢?怎么去运用共情呢?
书中有一句话说:把共情定义为理解他人特有的经历并相应地做出回应的能力。
我理解的是知道对方的经历,并且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帮助他。
因为作者是一位心理治疗师,利用共情的方式来帮助他的病人摆脱心理的困扰。
如果有人需要你的帮助,你要放下自己的成见,倾听对方的声音,但你也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对方的情绪中,还要有再从对方情绪中走出来,最后再给出意见。
就我们平时与他人相处而言,我们全心全意对待身边人,不做违背良心的事,所得到的反馈多数也是诚心诚意的。
共情也是两面性的,我们诚实谦逊,去接纳去宽容,感恩世间的一切,又有希望和信念去宽恕一切。有人就会利用这些美好的品德,来做一些只有利于自己的事。
书中的举例是纳粹时期的希特勒,它知道当时的民众有怎样的期许,一边是哄骗民众,激情高昂的演讲,让民众相信他是一位有希望的领导人。另一边又去做一些杀人放火危害社会的残酷事实。
如果不加以辨别,你不知道对方是好还是坏。有可能你也辨别不了,对方共情的方式太好了,让我们自己忘了身体本身发出的共情。
当最后知道自己上当受骗后,共情又会让我们警觉,想办法去解决眼前的错误。
共情,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不要去害人,也不要被别人目的的共情骗到。
共情,就是我们的情绪,凡事不要太情绪化,容易伤害到别人,也容易伤了自己。
你对别人发出不友好的情绪,别人对你的反馈也是不友好的情绪。由此,你会觉得别人对你不友好,久而久之,身边朋友就会很少,甚至没有,因为别人觉得你总有脾气,这就是自己的情绪伤了自己。
约瑟夫•砍贝尔说:
你走在生活的路上,会看到一个鸿沟,跳过去。它并没有你以为的那么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