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2月7日
阅读进度:诊疗案例:壮壮
阅读心得:
壮壮表现出的双重人格,暂时在老师看来是没有问题,因为他在家里闹,不在学校闹。但随着年岁的增长,在家里闹不解决,势必会影响校园生活。
壮壮的双重人格,起源就是父亲的缺失和母亲的无能。心理学上说:父亲的力量代表着孩子向外延展自己力量的一面,父亲缺位的家庭,孩子的社会能力一般会比较弱,体现为自卑、胆小。父亲缺位,母亲无疑对他影响最大。母亲在小时候对他无条件的回应,势必会让他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当他用自残方式来歇斯底里应对母亲的不允,母亲恐惧害怕的那一刻,实际上这孩子已经掌握了控制母亲的密码。
如何改善这种控制欲极强的孩子,还是要改变他应对的方式。王老师称之为“表演”,我称之为路径依赖。
1、改变他实施这条路径的可能性,比如这个孩子想跳楼威胁,就把这种有可能给他创造条件的环境改变一下,起码让他在可视范围内。一个孩子想自残,那就把这种自残的物理环境改变,尽可能不给他机会。
2、改变环境的同时,还要表现的很坚定不移,不焦虑。因为很多时候极端的孩子,他也会看对方的反应再实施下一步。
3、告诉孩子如何改善目前糟糕情况的办法。比如壮壮在听到妈妈说打扫好卫生才能看电视,不然就关掉电视。他很着急,生怕错过电视剧情,所以胡乱扫一扫。他妈妈很生气的关掉了电视。他开始闹了。这个时候他妈妈很坚定的重复了她的要求:是扫干净了才能看电视。并且告诉他,如果错过了这次,还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看重播。解决了孩子的焦虑,自然孩子也就不再歇斯底里的发脾气想要控制目前的情况。
所以,一个孩子想要控制自己的生活是正常的。面对外部环境,缺失父爱的壮壮必然缺乏外部支撑力量。所以他通过母亲和爷爷奶奶对他的溺爱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处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跟很多成年人一样,孩子无法坦然面对生活的失控,在他幼年告诉他改善目前失控状况的具体操作办法是个不错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