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日常碰到两起小事,让我感触特别深。
一、眼睛
一个朋友圈里,大家在讨论,现在的电子产品,说自己刷手机,看抖音,视力下降了;说孩子在学校看电子屏,回家看电视,动漫,晚上熬夜写作业,眼睛不好了。
商量着给自己买眼药水,给孩子配眼睛,带ok镜,说视力不好了,就没办法了,恢复不了,医生说的。
二、膝盖
自己特别亲近的姨姐老公,姐夫的膝盖滑膜劳损,是年轻时过度锻炼造成的,去医院看了,医生说,治不好了。
有关,眼睛、膝盖,都是医生说,治不好了。
老师从小都说,地球是圆的,可是让幼儿园的小朋友画,他们都会画成一个煎饼,平面的圆。
你的认知是有局限的,如果你正好需要,又正好有人能给你帮助,你为什么要拒绝呢?
医生说治不好了,就治不好了吗?
成甲在《好好学习》里提到学习的“红灯思维”和“绿灯思维”,意识到,我身边的朋友一直是用“红灯思维”在学习。
怎样减少习惯性防卫带来的不利影响?方式之一是建立绿灯思维。
绿灯思维其实和我们常说的“开放的心态”类似。
一,眼睛
![](https://img.haomeiwen.com/i25008196/453d57d3bb2c857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5008196/27012e6fe0ad9645.jpg)
二、膝盖
![](https://img.haomeiwen.com/i25008196/abd79b60da49593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5008196/018a94a71536138b.jpg)
这几天在读: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这本书,从中摘抄几句:
决策的过程往往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的,而是先从其本人的见解开始的。
找一个专业人士来帮你来做服务,来帮你来分析,帮你做定制化解决方案,就是更相对时间成本最低,而且效率最高的方式。
重将来而不重过去;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
你真的寻找增量的话,一定是要这个放弃一部分存量才行。我们一定要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是盲从,需要不断刷认知。
对于视力不好,膝盖疼的朋友,我可以帮你,但我伸手去,你不接,我也无能为力了。
时间是最好的信任,你不试试?
以上是我的感慨,用一句名言结尾:
小心你的思想,因为它们会成为言辞;小心你的言辞,因为他们会成为行为;小心你的行为,因为他们会成为习惯;小心你的习惯,因为他们会成为性格;小心你的性格,因为他们会成为命运。
——撒切尔夫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