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文章,为读者系统地讲述【“三皇五帝”夏商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段的中国历史】,适合不太熟悉历史的读者阅读,便于读者快速连贯地了解中国历史。
第十章 新的时代
第10-1节 新面孔——中华民国建立
在武昌起义前的1908年,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相继死去,年幼的溥仪即位,年号宣统,溥仪的父亲载沣为摄政王处理朝政、主持新政。载沣上台后,为了稳固权力做了一件事,就是罢黜袁世凯。
武昌起义后,清政府派北洋新军去镇压。但北洋新军是袁世凯亲手缔造的,北洋军从上到下都是袁世凯的人,不是撤掉几个军官就能解决问题的。而此时南方多省革命军反抗大清,清廷岌岌可危,清政府无奈只好再次起用袁世凯来解燃眉之急。袁世凯的要求是:组责任内阁、开放党禁、宽容起义者、宽筹军费、授全权军事指挥,这样他才会出山,清政府无奈同意。大清朝召开国会,起草宪法,选举责任内阁,袁世凯任内阁总理大臣,这样袁世凯取得了清朝的军政大权。
袁世凯调动北洋军进攻攻南方各省的革命军,革命军主要是原南方新军及其它武装力量,而北洋军是当时清朝最强的正规军,所以在军事上南方革命军形势开始不利。然而在对清政府皇室方面,袁世凯却以镇压无力为借口,压榨皇室。清朝皇族没有办法,只能无奈倾全力支持袁世凯,通过敲诈,袁世凯完全撑控大清命脉,大清王朝名存实亡。
在南京光复后,革命党人聚集南京,开始谋化如何灭亡清政府、新政府怎么建立相关的事,而“拉拢袁世凯实现共和”是大多革命党人的首选之策。南方各省军政府开始在暗地里与袁世凯集团谈判,南方各省有意推举袁世凯为新国家的大总统,希望通过袁世凯来推翻满清王朝。但袁世凯在清朝已大权独揽,袁世凯只顾自己利益,在清政府与南方各省军政府间左右逢源,虽然暂时停战,但没有推翻满清推行共和的意思。
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传到了日本,在日本的孙中山听到武昌起义成功后回国。很多革命党人都留学过日本,了解孙中山同盟会的共和思想、三民主义,国内的革命党人一般也都是通过孙中山同盟会的思想才了解共和制度的,所以在孙中山到南京后,革命党视孙中山为精神领袖,革命党人拥戴孙中山。当时各省军政府的都督,大多是原清政府的实力派官僚,他们为了自身利益的稳固、在道义上获得支持,也都拥护孙中山。南方军政府各代表通过选举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中华国民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南方在形式上统一为中华民国。
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孙中山的就职,令北方清朝的袁世凯不满了,北洋军再次与南方革命军开战,南方革命军军事形势迅速恶化。革命党内部,很多人仍继灭清的希望于袁世凯,由于急于求成,革命党内拥袁的势力很多,甚至孙中山等同盟会人也存在拉拢袁世凯来推翻清政府的意思。见到南方革命党建立共和的决心,袁世凯自己也想成“共和开创者”的美名,最后袁世凯同意逼清帝退位。南北议和,革命党妥协,拥袁世凯为总统,袁世凯逼大清宣统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室下诏,宣统帝退位,大清王朝灭亡。
南京临时政府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定共和国体,实内阁政体。临时约法、内阁政体,其实都是在制约袁世凯的总统权力,革命党人也不想袁世凯成为实际的皇帝,必须通过宪法与内阁制限制总统的权力。革命党人想定南京为都,因为北方是袁世凯的地盘,这样能削弱袁世凯的势力,但袁世凯北洋军在手,通过政治手段,最后革命党的想法落空。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继任中华民国正式总统,中华大地改国号为中华民国,首都北京。
中华民国建立,大清王朝灭亡,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终结,中国进入一个新的社会。这里说明一下“中国”这个名词,“中国”在古代中国并不是正式的国名,只是“中央之国”的意思,一个大一统王朝,相对于其它周围的政权,这个王朝就是中国,但正式名称只能是王朝名。比如南宋时,金朝与南宋都称自己为中国,都不承认对方是中国,因为“中央之国”是正统的体现。再比如大清王朝时签订的条约,都是以“大清国”的名义,而不是“中国”,因为当时“中国”并不是一个正式国名。中华民国是革命党人在宣传共和革命思想时提出的,在古代,中国、中华、神州、华夏等词都可以表达“中央文明”的意思,所以革命党人用中华代替王朝的称呼,由于是共和制度、主权在民,所以孙中山等同盟会人提出了“民国”的概念。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就以中华民国为国号,所有省的军政府都以中华民国为国号。而中华民国的缩写,就成了中国,这个中国是一个新概念,所有历史时期的各个王朝的国家都可以称为中国,中国正式成为我们国家的名称。
清朝之后的中国,实行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封建君主礼制被废除,中国人权的概念开始产生,百姓也由“臣民”变为“公民”。中华民国传导自由、平等、博爱,社会上的封建礼仪被消弱,比如百姓见到官员不用再下跪了。在古代,中国社会的民族概念,就是汉人、蒙古人、满人等等,并没有中华民族的概念,而中华民国建立后,为了解决各民族的矛盾,将所有中国的民族统一称为中华民族,实行民族平等的政策,中华民国的国旗就是“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代表着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这个意义十分巨大,它避免了中国的分裂。在早期革命的思想中,中华文明区域只是指传统王朝统治区域,即今天的北方与南方,今天的东北、内外蒙古、新疆、西藏区域,在革命思想中,都不是中国区域,所以早期革命时,大家都想建立一个只有汉民族的国家,他们认为只有汉民族的国家才是中国。我们要感谢老一辈革命家们,在他们努力下,原清朝统治下的区域成为了一个统一的中国,各民族也统一为了一个大中华民族。
中华民国建立后,解除了很多对经济发展不利的政策,政府不再限制商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这就出现了一个结果,就是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壮大。但在政治结构上,由于旧官僚投机革命,中华民国从中央到地方,掌权人物大多数人为清朝的旧官僚,他们虽然宣称支持共和,但他们骨子里都是君主专制思想,民主共和制很难上升为国家意识,所以中华民国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共和国。并且资产阶级没有掌握国家权力,中华民国当然不是西方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在外交上,为了获得列强支持,中华民国与列强屈辱条约依旧存在,中国半殖民地的形势并没有改变。
中华民国的建立,代表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个事件的意义,与秦朝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意义一样伟大,中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第10-2节 新问题——维护共和、军阀割据
中华民国建立后,依照《临时约法》的规定,实行国会选举。各派势力开始组建各个政党,以求获得权力,而组党最成功的,就是宋教仁。宋教仁是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最懂西方议会政治,1913年初,宋教仁改组部分革命党为国民党,国民党选举大胜,成为全国第一大党,依照宪法(就是临时约法),宋教仁将要出任内阁总理。按宪法的规定,中华民国实行的是内阁制,内阁总理是最有实权的职位,这样引起了大总统袁世凯的不满。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至于宋教仁到底被哪方所害,历史上说法不一,但当时大多数人认为是袁世凯指使。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认为“宋案”为袁世凯指使,革命党人发表讨袁声明,想通过再一次革命的方式来解决袁世凯问题。此时国民党内部意见也不一致,有人认为直接暴力解决,就是军事反抗;也有人认为既然是民国了,就应该依法采用和平手段,即弹劾手段解决。做为革命领导者的孙中山,赞同再次革命。
袁世凯在管理国家时,面临着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国家财政困难,所以袁世凯向英法德日俄五国借款。通过借款,袁世凯可以解决国家财政问题,当然也可以用作自己的北洋军费,来扩充自己的“枪杆子”。袁世凯的借款引起了革命党人的不满,国民党通电全国反对。而北洋中央政府正在加强集权,结果是袁世凯宣布罢免南方各省革命党都督。其实在清政府晚期,地方政府就高度自治了,民国初建,南方都督自治权十分大,袁世的罢免命令,促使南方革命党势力省份直接反对中央,南方部分省分通电讨袁,南北之战再起,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二次革命”。
南方革命党军力弱,各省又不统一,革命党内部意见又不统一。反观北洋中央政府,北洋军强盛,袁世凯又用政治手腕分化革命党人,结果南方“二次革命”从1913年5月持续到9月,很快被平定。革命党“二次革命”失败后,部分革命党流亡国外(主要是日本),部分革命党势力投靠袁世凯,民国党也被袁世凯宣布为非法政党而解散,革命党势力削弱。
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流亡日本,组流亡国外国民党、外国革命团体,于1914年7月建立中华革命党。在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认为原来的革命党派思想不够统一,没有组织力,孙中山要求中华革命党宣誓效忠领袖,这个领袖当然就是他自己,中华革命党人必须尊三民主义,以三民主义思想为最高指导思想,中华革命党以青天白日旗为党旗。孙中山建立的这个新政党是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政党,这个中华革命党组织力比较强,但也存在党领袖独断专行的问题,孙中山这种新的政党思想与革命党另一个领袖黄兴政见不合,孙黄二人也分裂了。之后,孙中山领导中华革命党,继续进行反袁的斗争。
在袁世凯削弱革命党成功后,袁世凯威信增长,北洋中央政府的集权力量恢复,此时袁世凯势力如日中天。袁世凯势力制定新宪法《中华民国约法》,将国家改为了总统制,袁世凯获得了最大权力,并修改选举法,宣布总统可以无限制连任,袁世凯获得了绝对权力。这个时期,出现了一种思想,就是“民国不比大清好”,民国政治比大清的政治还要混乱,一些政党宣称应该恢复帝制,只有君主立宪制才能富强中国,这些政党被称为立宪派。袁世凯本人也感觉帝制有利于中国政府政令的执行,这样,在立宪派的支持下,袁世凯做称帝准备,打算在1916年元旦,改国号为中华帝国,想立宪称帝。
或许袁世凯的做法有一定道理,但这是违背历史潮流的事。很多中国进步人士不满,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也积极推动反袁,全国各势力反袁之声甚大。1915年12月,云南蔡锷、唐继尧等通电讨袁,南方它省响应,他们打的旗号是维护国体,也就是维护共和制度,他们称自己为“护国军”,这次行动史称护国运动。
袁世凯组织北洋军镇压,然而更要命的是北洋军内部不满袁世凯帝制。对于北洋重臣来说,共和制度对他们是有好处的,在袁世凯死后,他们都有机会获得最高权力,但若实行帝制,那权力只能是“老袁家”的了。北洋军冯国章、段祺瑞等大员都反对袁世凯,结果是北洋军精锐按兵不动,加上护国军决心讨袁,护国军取得多次胜利,可袁世凯仍坚持称帝。全国上下一致反袁,北洋军内部也公开通电反对帝制,在众叛亲离下,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共和。但全国各势力坚持袁世凯下台,总统也不让当了,此时袁世凯也得了重病,1916年6月,袁世凯在病痛中死去,黎元洪被推举为总统,段祺瑞为内阁总理。黎元洪恢复临时约法、国会,护国运动取得胜利。
护国运动的胜利,共和国体保留住了,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在中国人心中,已开始接受共和观念,帝制已经开始不被接受,经过这次事件,各实力派也知道一个问题,就是恢复帝制会成为众矢之的。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群龙无首,内部分裂,权力斗争起,中国大地出现了军阀割据。民国时期,中国之所以还能出现军阀割据,因为中国依然是农业文明,地方自然经济是独立的,各军阀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再加上西方列强的分派支持,才形成了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
在北洋军阀中,段祺瑞的皖系军、冯国璋的直系军,地盘广大,军力强盛,皖系、直系军阀是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军阀。在东北,借着护国运动的机会,奉系军阀张作霖崛起。其它的北洋系的晋、鲁、豫、黔、湘、川系,南方革命党的滇、桂、粤系,还有独立的西北陕甘青疆系,割据中国大地。这个时期,中国大小军阀无数,有的军阀只是割据着一座城市,中国大地陷入军阀混战。在军阀割据状态下,中国已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北京中央政府的政策已不能全国执行。
总统黎元洪,与内阁总理段祺瑞产生了权力斗争,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参战为由,互相攻击,称府院之争(总统府与国务院)。段祺瑞主张参战,黎元洪及国会反对参战,后来黎元洪动用总统权力,罢免了段祺瑞总理职务,由于黎元洪手里没有军队,他让徐州军阀张勋入京来帮忙。结果是黎元洪没有想到的,军阀张勋入京后,于1917年7月1日拥立已经退位的溥仪(原清朝宣统帝)为帝,满清王朝复辟,临时约法、国会被废除,这样共和国没了。
这件事当然遭到全国一致反对,已经被罢免的段祺瑞却早有准备,段祺瑞集结皖系军,皖系军进入北京城攻灭了军阀张勋,溥仪再退位,这样清朝复辟的闹剧结束,共和国恢复了。黎元洪只好引咎辞职,冯国璋继任了总统。而段祺瑞以“再造共和”自尊,内阁总理职务恢复,段祺瑞总揽大权,成为了北京中央政府的统治者。对于被张勋废除的国会、临时约法,段祺瑞却不理,他组阁新政府,谋化用武力统一中国结束割据局面。
不恢复国会、约法的事件,使革命党人很不满,孙中山号召革命党人,提拥护约法、恢复国会的主张,准备斗争。南方的革命党军阀也不满皖系段祺瑞武力统一的政策,为了获得政治至高点,这些南方革命党军阀拥孙中山。大量旧国会议员,南下广州,准备召开国会来解决当前政治问题,由于法定人数未达到,这个国会称“非常国会”。1917年8月,“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军政府大元帅,建立了中华民国广州军政府,孙中山等人宣称广州军政府代表中华民国,否定北京北洋军阀政府,这样,中国出现了两个政治中心。
在南方各军阀的支持下,南方广州军政府与北京中央政府的斗争打响。革命党人称这次战争为“护法运动”(保护约法的意思)。
南北之战再起,但战场上却出现僵持的局面,因为北洋军阀内部是不统一的。直系军阀是主和派,直系军阀是皖系军阀最大的对手,当然反对段祺瑞武力统一的政策。直系军阀冯国璋、曹琨等人后来占了上风,主张南北议和。而此时西南革命党军阀坐大,为了保存实力,西南革命党军阀开始自私议和。在南方革命党军阀中,陆荣延的桂系军阀、唐继尧的滇系军阀最为强大,他们开始与北洋军阀议和。后来在段祺瑞通过政治手段,再集合主战派,多省通电讨伐“护法军”,直系军阀只好被迫再开战,南北之战又开始了。
在“护法战争”中,北洋军阀实力还是比南方革命党军阀强的,直系军阀攻克了南方数地,而在战争中,一个人物崛起,这就是直系军阀内的吴佩孚。吴佩孚在战争中壮大,之后通电强力主和,反段祺瑞武力统一政策,获得其它军阀拥护,最后南北议和。而已经获得利益的南方桂系、滇系军阀罢兵,开始排挤孙中山,阻止“护法运动”,孙中山手无军权,于1918年5月愤而辞职。南方桂系、滇系军阀为了自己的利益,拥护北洋中央军阀政府,护法运动失败。
回头我们可以再看一看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都是为了维护共和的革命,一系列事件都可以看出共和是深入人心。之后的中国社会,所有专制势力都不敢公开专制。他们即使专制、暴力,也必须在“共和”的道路下。
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再次流亡,孙中山这时彻底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就是想真正维护共和,是不能依靠军阀的,革命的失败是由于革命党人没有自己的武装,孙中山开始深刻反醒。1919年10月10日,孙中山把他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改名为中国国民党。国民党这个名称最初是宋教仁建立的,在社会上知名度比较高。孙中山将自己的中华革命党改名为中国国民党,是为了全社会尽快接受这个政党。这个新国民党,性质当然与宋教仁的国民党不同,这个新国民党,是尊三民主义、尊领袖效忠的,这个政党名称一直沿用到今天,今天在台湾举着“青天白日”旗的国民党就是这个国民党。
后来桂系、滇系军阀之间产生矛盾,两派军阀混战,中国国民党通电反桂,1919年10月,粤系军阀陈烔明攻入广州,支持国民党在广州军政府恢复政务。1921年4月7日,“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大总统,5月5日孙中山正式就职,宣称广州政府代表中华民国,依然否定北京军阀政府。9月,陈烔明粤军西征讨桂系军阀,桂系瓦解。之后孙中山领导国民党在广州精心组织准备北伐工作。
第10-3节 新思想、新力量——新文化运动、中共建立
20世纪初,欧洲中心主义盛行,世界各民族崇西方社会,中国知识分子也喜欢西方文化。辛亥革命后,中国并没有富强,而且出现了军阀割据的政治局面,所以中国知识分子都在寻找改变中国社会的方法。袁世凯称帝闹剧后,中国教育界尊孔复古思想盛行,这引起了中国开明知识分子的不满。中国开明知识分子深思,认中国问题不在政治体制,而在国民性,就是思想文化的问题,中国人需进行思想启蒙,只有中国人思想文化达到一定高度,中国富强才有可能,所以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成为中国开明知识分子的追求。
在军阀割据下的中华民国,中央无法做到集权,地方军阀不太关心对思想文化的控制,并且中华民国没有党禁、新闻自由,这导致中国社会出现了空前的言论自由。中国知识分子办新报,宣传新思想,这个时期被称为“新文化运动”,而北京大学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在新文化运动中,中国知识分子宣扬西方民主、科学,中国青年学生、开明官僚、各党派深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在运动中,有一件事影响特别太,就是国语运动、文学革命,在胡适等人的引领下,中国知识界开始通行白话文,这种文学革命也得到了北洋政府支持。白话文的出现,产生了一个重要的结果,就是知识学习变得不那么难了,知识不再条条框框的影响了,大量知识分子涌现。这个时期,是中国知识分子大暴发时期,为中华民国、甚至是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了大量的人才。另外,西方现代伦理学说注入中国,西方财产、婚姻等学说影响国民,儒家理论开始瓦解,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青年开始不尊旧制,中国知识青年成为“打破旧制度”的一代人。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德反对旧礼,提倡新学反对旧学,新文化运动深刻影响中国人,中国知识青年人尤为开明,中国国民救亡图强的热情空前高涨。
这种新文化、新思想影响了政治,中国知识分子寻找中国富强的道路,很多政党、社会团体都在这种新文化、新思想的引领下建立。比如受西方自由主义影响建立的众革命党派,而我们在这里重点强调的,就是共产主义思想,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积极宣传,中国出现了大量的共产主义者。
在“府院之争”后,段祺瑞执掌北京中央政府,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当然中国主要是派出了一些劳工,毕竟中国军队无法参与欧洲那样的大战。但中国参战的协约国毕竟是胜利方,按道理失败的西方列强应该废除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规定。但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为战胜国方,而中国的所有利益被西方列强漠视,甚至在和会上德国在中国的利益竟然要给日本。北洋政府未能捍卫国家利益,使国人愤慨。1919年5月4日,暴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青年学生流行、工人罢工,来表达对政府的不满。北洋政府开始是镇压,但最终还是向国民妥协,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没有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重大胜利。
五四运动影响全国,广大群众参与,是人民群众对强权的一次伟大胜利。五四运动期间宣传新思想,五四精神成为中国新思想的代言。在五四运动中,迫使北洋军阀政府妥协的最重要力量,就是工人罢工,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中国革命历史舞台。五四运动后,爱国、进步、科学、民主、自由、法治等思想引领中国前进。
工人阶级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对共产主义者的壮大起到了重要作用。陈独秀、李大钊等共产主义者积极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被大量爱国人士、工人阶级接受,共产主义者壮大。为了方便宣传马列主义,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多地建立共产主义小组,众多共产主义革命骨干出现。为团结革命,也是共产国际的需要,各共产主义小组派代表,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通过成立中国共产党,照搬苏俄,制定革命纲领。
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决心最彻底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革命,是中国第一个敢于、善于发动群众革命的政党,之后中国革命道路发生了新变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隶属于共产国际,行动、目标受限,是革命的不利之处。在中国共产党的宣传下,共产主义思想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迅速扩大。中国共产党多次领导工人运动,工人阶级积极参加革命。在中共成立初期,由于受共产国际领导,中共的政策基本上都被要求学习苏俄,但中国的国情是无法照搬俄国经验的。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认清国情,建立正确革命纲领,确立正确革命对象。在之后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频繁领导工人罢工运动,反抗北洋军阀政府。
【若想读《简单连贯的中国史》全部内容,请关注我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