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流芳的孔子,在俎豆礼容这一画中,乃周灵王二十三年,鲁襄公二十四年,西元前549年,在孔子三岁的时候,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就在那年去世的,母亲只好带着孔子迁居来到了山东曲阜,母亲常常以先人的伟大事迹,来勉励自己的孩子——孔子,因此孔子从小就立下了大志向。
孔子到了六岁那年,由于天性纯孝的他,常设供品,常常演习祭拜的礼仪。孔子从小即具有着一种不可寻常的领导人的特质,能够将一群的小朋友们带得很有一副良好的气象 。图中可以看得出来。而且都是很有模有样的祭祀典礼,当时的祭祀典礼,是用席子铺地表徵祭坛,祭坛上有豆,是盛装谷物的礼器。
当时的“俎”是肉架的意思,此图中的是以礼盒来代替,里面放着的是些花,果,食物等供品。童子手上敲的磬代表鸣钟,摇着博浪鼓代表着击鼓,表徵祭祀以乐器奏乐。
当时的孔子立於席前中央,双手献爵,“爵”表当时的酒杯。背上披着一个玉环,身后有四个小孩子打躬作揖,代表着陪祭者。
另外有两位小孩子,在旁边学习着拱手礼仪,孩子们都梳着各种各样的发型,增添了当时那一幅幅纯真可爱的画面。
画中的一颗柳树与栏杆等,是最好的衬景。但是孩子们在柳树下行祭祀典礼,才是最主要的景象。北方的柳树参天,树干比较浑厚,而对比南方的树干纤细不同,也各具神韵。
古代中的祭祀,主祭者迎神时是需要献爵的,献供品等等。完成祭祀仪式之后,都要以水洒地来送神灵。此图场景是开春之时。古时候的人比较讲究时令,以春作为一年的开始,也正如我们现在所说的一年之际在于春。以秋季作为一年收成的感恩,祭祀是人生的大事,表徵着慎终追远,缅怀祖德,报本怀恩的孝道。当时的小孩子们从小就游戏于宗庙天地的祭祀之礼,是一种极不寻常的事情。而孔子自幼,即展现与众不同的特质。
那时的小孩子能游戏于宗庙天地的祭祀之礼,能够时时唤起孝道之心,仁义之心,是多么一件可贵之事。回顾这时代的我们,现在的小孩子活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基本游戏于网吧,手机,从而背弃了仁义道德,是多么一件可悲的事情,对比,这也是当今人特大的警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