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

作者: 周Jourway | 来源:发表于2019-02-09 20:47 被阅读3次

    前一段时间看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当时并无多大感触,倒是觉得人生匆匆,谁都会是过客。走开的,留下的,都是既定的故事,感受也都是自己的。

    在逐渐长大的日子里,除了懂得了人情世故外,更多的是在探讨生死哲学上对于生离死别有了自己的理解。偶尔也在午夜梦回时自问,死后的我们都会去哪儿?

    一年一度的春节,像是一场约定俗成的政治任务,必须执行,且毋庸置疑。我是这场运动的簇拥者,又是这场运动的反抗者。

    除了假期这一理由外,像我这样的年纪对于这个节日已无半点期许。而反抗的理由却有很多,譬如不太和谐的酒桌陋习,七嘴八舌的三姑六婆,硝烟弥漫的礼花现场……我们曾那么推崇的关于春的节日,最后都变成了大家堂而皇之以口腹之欲为主的享乐主义。我懂这是舌尖上的中国,可是堂堂的礼仪之邦的仁义礼智信去哪了?

    我在找春节的意义,为什么现在的我们不快乐了?

    于是乎某天刷到的一条抖音让我茅塞顿开,他说:

    我问爷爷,这年,为什么越过越没年味了呢?

    爷爷说,不是这年没年味了,而是现在过年时,最快乐的人不是你了。

    对啊!泥地里乱串的不再是你了,可傻笑声也没断过呀。摔着炮仗的不再是你了,可尖叫声也没断过呀。穿新衣服满街跑的不再是你了,可臭美声也没断过呀。

    总有人年轻着,所以春节也总会是快乐的。

    可我好像不合适快乐了。

    昨天和老妈由于某些事件上的观点完全相悖,一气之下把原本初十回上海的票退了,改成了今天的。事后老妈说以后她什么话也不能说了。

    我挺无可奈何的。

    我总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他自己的人生,不一定别人在某个年纪怎么样了,你就必须怎么样。你看当初上学成绩最差的那几个却是入社会后混的最为风生水起的,你要是非让他们在上学的时候考多少分,拿什么名次,估计完全办不到。

    诚如此刻的我们,虽在适婚年龄该谈婚论嫁了,可是又有多少人是渴求婚姻的,又有多少人是适合婚姻的,又有多少人是经营婚姻的?

    大家都说那像极了爱情,但是你见过爱情真实的样子吗?

    坐宝马哭的人不是爱情吗?在自行车上笑的人不是爱情吗?

    都是爱情,又都不是爱情。

    对于相信缘份的人,请你别再催促了。

    什么时候遇见爱情,就什么时候扯证,不许反驳。

    我说我明年不回家了,什么事也干不了还让她忙活半天。老妈迟疑了半晌说,过年大家都回家,你不回家干嘛。过年就是一家团聚的,谁要你做什么了,家里也没什么需要做的。你在家待几天玩玩就好了。

    所以过年期间我没多嘴一句话,还是昨天表哥来的时候才把话题挑开的。老妈一个劲地给表哥絮叨,我听着直头疼。我知道她憋了很久,可我又能怎样呢?

    有时候觉得明天就可以去赴死了,因为找不到活着的理由。甚至觉得自己会错过人生中很多按部就班的程序,而且在某个节点上由于自己的不努力而导致往后的人生一片黑暗。活着倒格外地窘迫。

    这样想着后,过年在家的九天里从没踏出过院子一步。因为没有必须要见的人,也没有能去的地方,只能追追剧,看看书,打发打发时间。如是每天都重复着,还不如早些回去上班,至少不会因为请假而扣工资。

    老爸戒烟了,我有些不敢相信。作为几十年的烟民,他能把烟戒了,我属实是钦佩的。

    虽然在我对于婚姻的理念上他很少发表意见,但偶尔所发的意见却都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以为他会不一样,可是啊!

    我总觉得我对不起他,至少在左邻右舍家的孩子结婚的结婚,生孩子的生孩子且引以为傲的这个乱象前,我却一点儿声响都没有,他在旁人的话语里活得该有多不自在。

    上学那会儿我没能成为他的骄傲,工作了偶尔还会因为房贷原因不得不伸手问他要钱,总认为不应该。所以每次出门,他都会问我要不要生活费,有时我会执拗着说不要,他伸到口袋里的我也会拒绝。毕竟上班了就不应该向家里要钱了,这是我一直认为必须要坚持的观念。所以在外面有时特别困难时,我总不会开口,老妈在电话那头说着要吃饱穿暖时,我都会在心里小声嘀咕着,每次都这么说,也不给我打点钱,哈哈哈……

    晚上的高铁,老妈一早起来就煮了碗鸡汤面,这是我吃的第几餐鸡汤面我是不记得了,反正在家的八天只吃过两顿粥,其余的都是这种油腻的早餐。

    也许每年非到要走的这一天才把矛盾一股脑地说出来,面吃到最后实在是觉得腻得不行,不得不对老妈说,以后别再煮这些大鱼大肉了,我们在外面什么好的吃不到,回家了就想吃点简简单单的饭菜,你忙活半天,我们也吃不了多少。

    老妈很委屈地说,家里也拿不出什么好的,别人家都是一大桌子十几个菜的,我这还是简单的。过年都吃这个,我也不知道要做什么了。

    看着她每天想着法子在厨房忙活新的菜式,我总于心不忍。她以为我们接受不了那时的菜式,一味地迎合我们的口味,看电视上的美食节目,问我这个菜是不是很好吃,要怎么做。我却忘了告诉她,其实儿时的味道才是我们最想要的。铁锅里的锅巴嚼得咯吱咯吱响,蒸的半条咸鱼一出锅香飘半个村,一整棵的咸水萝卜咬得嘎嘣脆就着白米粥……

    临走时,他们特意装了一大袋的干粮,都是老家过年吃的。可再也不是那个味道了。因为所有的都是商店里加工过的,少了妈妈的味道。他们拾掇时我也没拒绝了,既然过去回不去了,那就保留这种仪式感吧!皇帝的新装,穿和不穿也没区别了,出行才是关键。

    至于我说的明年不再回家这个话题,那就等明年再说吧!

    以上,恰逢今天初五迎接财神。那就祝所有的爸妈家人身体健康,在外的游子一路顺风盆满钵满。(本来想写温情脉脉的我们仨,结果看着车站里的人来人往,跑偏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spz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