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不论再过多少年,重庆的名片还是这两个字——山城。
重庆,南宋时取“双重喜庆”之意。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简称“渝”,又因在夏商时期,在巫山地区催生了早期的巴国文明,直至秦分天下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又称“巴”,时至今日,别称“巴渝”。
此去重庆,除了想一品渝味火锅,就是想看看这座从小学起就印在记忆中的“山城”是何模样。
一出江北机场,我们迅速“快的”到一辆车,直奔目的地酒店。在司机师傅的要求下我打开了导航,显示离目的地酒店二十五公里,距离不远。坐在副驾驶的我心理顿时从刚才路途的紧顿中舒缓下来,有兴致看看夜景了。

由于夜深的缘故,刚开始车速很快,估计有一百迈上下。周围的黑影不待我分清是树还是山,便从身边飞快地掠过。呼吸着窗外清凉潮湿的空气,我舒服地打了个哈欠。
在导航显示行驶到十公里的时候,司机忽然减速。我定睛一看,前边是一个将近90度的大弯。只见司机师傅很从容地减到三挡,左手柔和地打过方向,右脚轻点刹车,很从容地拐过了这个弯,坐在副驾驶的我居然没有感到很强的惯性。
过了这个大弯,眼前的景象便换了风格。远处灯火辉煌,这时我才看清周围的黑影都是山,拐过了刚才那座,就能看到重庆的大片高楼了。
这时我们下了快速路,周围的汽车多了起来,马路从之前的双向八车道变成了双向四车道,车两边瞬间繁华起来,车速也随之下降。司机的驾驶风格从豪放模式瞬间切换到“谨慎”模式。
此刻司机师傅的表现,向我重新定义了“驾驶”的概念。虽然已过午夜,可是由于车道少,最右边的还用作停车用,所以所谓的双向四车道其实就是双向两车道,这哪是省城的大道,分明就是县级公路嘛!这还不算,关键是没有平路,真的没有平路呀!从导航显示距离酒店还有十公里起,我们经过的每一个交通灯都是坡路起车,坡度多大?你每天出入地下车库的坡度有多大,跟这差不多。
再看司机师傅,一边嘴里用浓重的重庆话跟我们聊天,一边的手脚在离合器、方向盘、油门。刹车间灵活地切换。可能是聊得起劲的缘故,兴致起来的他还时不时来个惊险地坡路变道(违反交规,应该批评),而坐在旁边的我感觉似乎跟旁边的车已经蹭到……
就这样我们到了酒店,下车前我对师傅的车技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谁知他淡淡一笑对我说,他是平均水平。哈哈,山城第一晚,名不虚传。
第二天起的很早,因为我觉得从一座城市的清晨中,能最直观地感受到他的性格。
天上找不到太阳,清晨的空气愈发感到湿润。再看路面,原来昨晚不知什么时候下过一场雨,微微泛起一阵阵潮气。菜市场上用“棒棒”挑着蔬菜的小贩们在叫卖,路边宰活鸡活鸭的店铺前排满了等待的老年人。
我顺着昨天走过的“县级”公路走,路的最右边整整齐齐停着一串车。马路没有非机动车道,只有人行道。一路上几乎没有见到一辆摩托车,更别提电动车和自行车了。

我们一行人走了一会,决定体验一把重庆的轻轨。
由于山多,所以重庆的轻轨设计很复杂,不同位置高度差距太大,所以基本上都要建高架桥。还是由于山的缘故,坐在车里时不时能看到两边楼房的十几二十层和我们同高。最神奇的是轻轨不仅要穿山,还要穿过楼房,每天运营,楼上楼下的住户生活不受影响,真是一座有趣的城市。
由于重庆是两江(嘉陵江、长江)交汇,所以横跨两江的桥梁有将近二十架。我们的轻轨从专用大桥过了江就到站了。
出站,导航距离目的地还有一公里多,时间一直显示还有3分钟,还有2分钟,一行人楞是跟着GPS绕着地铁站外围转了两三个大圈,不停地打电话不停地问路人,往前走左转右转,弯弯绕绕,结果自己在哪了都不知道,瞬间没有了一点方向感,前后左右有的地方连上下都是公路。别的城市道路一眼望不到尽头是因为平坦,重庆的路一眼望不到尽头是因为你的视线不会转弯……
就在寻路的忙碌和焦急中,我们开始了重庆之旅。其实在不知不觉间,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两个字“山城”的概念,有什么比眼前的所见感受更强烈?
你好,山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