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变成了饱腹之需,人也变成了酒囊饭袋。
叔本华说,幸福最大的敌人,是无聊!
其实活着是很无聊的!
小时候听过一个特别难忘的相声,叫《没劲儿》,场景大概是这样的:
逗:“你活得有劲儿吗?”
捧:“有劲儿啊!”
逗:“我觉得没有!”
捧:“怎么个没劲儿法?”
逗:“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又吃,不困不饿,睁眼发呆,看什么都没劲儿,做什么都没劲儿!工作没劲儿,赚钱没劲儿,看文艺表演没劲儿,跟人打一架都没劲儿……总之就是没劲儿!”
这个“吃饱了撑的”的人物形象,在温饱刚刚得到解决的年代,是创造出来供人埋汰的。谁让他“被物质生活所毒蚀,不知道忆苦思甜,不知道艰苦奋斗,不知道再创新高?”(年代价值观)
许多年之后,我长大了,赫然发现,“没劲儿”跟物质,跟时代,跟你是什么人,一点关系也没有。它是一种真相,是穿过层层壮阔的生活迷雾之后,躲在最后冲你微笑的顽疾。
顽疾不会致人于死地,但也不容易被治愈。
我们迟早都会吃饱了撑着,因为我们迟早都会吃饱。人人衣食无忧,静享天伦。剩下的时间实际上全部用来克服“没劲儿”这个天敌上。
生命就是与“无聊”“空虚”“没劲儿”这样的心境进行抗争的过程。
现在回头再听那个相声,感觉“有劲儿”的那个人和“没劲儿”的人比起来,“没劲儿”比较有进步!许多人口中的幸福往往建立在大范围的盲从,妥协,适应,随波逐流上。他们坚持在轨道上,所以才幸福。而不幸,则代表他另有所图,现成的好处在他那里被淘汰了。――贪婪如同革命,是一种进步!
老舍在小说《离婚》里写了一句话:“趣味比必要更文明。”
社会上所理解的幸福,往往是满足了许多“必要”,有吃有喝,结了婚生了娃,大致上就幸福了。至于华而不实的“趣味”,是不提倡的!对于趣味的起心动念,最好只停留在幻想,有时候光是幻想,都容易出问题。
《婚姻》讲述着一群市井小民的婚姻生活。主角是一个典型的知识青年,老李。他看上去非常的幸福――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一双可爱的子女;一个对自己死心塌地的老婆……如果他还不幸福,那么就活该不幸福了!
知识分子的问题是,永远喜欢自寻烦恼。他有一个烦恼,这种烦恼放在大众眼里就是相声里所说的“吃饱了撑的”,放在文学作品里又得不到足够的同情。烦恼不如痛苦浪漫,烦恼死不了人。
这个死不了人却死缠着老李的烦恼是――他始终想要过诗意一点的生活。
如此无头无脑的追求完全超出纲常。不实际,且不道德。小说里的好人们纷纷前来帮助他,拉他进入生活的正轨。
那么,追求诗意,真的不道德吗?
是的!
这个危险的念头直接导致了他想离婚,想辞职,想搞婚外情。诗意的代价如此沉重和不成熟,而放弃诗意,只不过是活得有一点无聊。
毛姆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面纱》里,有一个出了轨的女主角。她出生在一个小资本主义家庭,从小衣食无忧。嫁人后,老公又对她言听计从。她的处境也和老李一样根本不值得同情,世界对他们毫无亏待。她没有苦难,只是很无聊。
电影里有一个镜头:从英国随夫来到中国的女主角,第一次去戏院听京剧。剧目是“苏三起解”,她一句也听不懂,同为英国人的邻座男人对她讲解道:“她被卖身为奴,流落异乡。看见锁链了吗?那代表不可摆脱的枷锁!她曾经也是个活泼可爱的少女,现在,却变成了世界上最孤独的妇人。最重要的是,她永远没有机会拥有爱情和付出爱情。这让她哀恸欲绝!”
女主角听完,心里像被扎了一刀。她突然意识到,表面上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的生活,实际上一座牢笼。她不由得失声惊问:“你说的都是真的吗?”
不料男人却说:“不是!我瞎编的,我根本听不懂中文。”
女主角“噗嗤”一笑,这一笑更坏了,她的丈夫连让她笑一笑都做不到。
两个人火速上床了。东窗事发后,她对丈夫说:“一个丈夫不能让妻子爱上,是丈夫的错!”
此话一出,弹幕里炸开锅,满屏的讨伐和唾骂,恨不得冲进屏幕手撕这个又作又浪的女主角。
她和老李一样,是普世价值观里的反角。她们的孤独不被理解。出轨这么可怕的事情,如果不是有天大的苦衷,谁也不会施予同情。
即便有天大的苦衷,也不会被同情!
然而我们仔细想一想,现实中的出轨,有谁是出于什么重大的苦衷?出轨最大的动机,往往不是苦难,而是无聊,深深的无聊!人一辈子与“无聊”“空虚”抗争过程中,会犯下很多错误,出轨是最常见的一种。
而无聊,来自于过于务实的追求。吃饱饭是必要的,所以展翅高翔靠后;婚姻是必要的,所以风花雪月让行。我们大多数人,像动物奔着一口吃一样,奔向婚姻。婚姻变成了饱腹之需,人也变成了酒囊饭袋。相声里“没劲儿”的感觉油然而生:“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又吃,不困不饿,睁眼发呆,看什么都没劲儿,做什么都没劲儿!工作没劲儿,赚钱没劲儿,看文艺表演没劲儿,跟人打一架都没劲儿……总之就是没劲儿!”这样下去迟早就要吃饱了撑着!顺势就出个轨,搞个婚外情,破坏一下现有的生活,然后沦为道德的阶下囚。
可悲的是,出轨根本解决不了无聊。有多少人通过出轨,甚至是不断出轨来逃避无爱的婚姻,却发现,自己又遁入一个更庞大的空虚中?
又有多少人因为空虚而制造了太多的罪名,将幸福的可能葬送在万劫不复的深渊……
《包法利夫人》里的女主角是一个悲剧人物。为了逃离懦弱无能的丈夫,她相继和婚外的几个男人发生关系。每一次都以为自己遇到了爱情,每一次都以为人家会带她远走高飞。但是已婚妇女的投怀送抱,谁也不会当真。她不但被男人玩弄,还被骗得负债累累,名声败坏,最后精神分裂,服毒自杀!
很多人看完小说,不禁哀叹,既然那么不幸福,为什么不离婚呢?
《离婚》最后的结局,男主角始终没有把婚离成。好人们的劝告,社会的压力,妻子的无过,父母的期望,孩子的责任……现代的男人要休个妻都有这么多的阻扰,何况是生在旧时代包法利夫人?离婚本来就需要莫大的魄力。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是先出轨再离婚。出轨让离婚变成必要。人们只能接受必要的事情。小说里这样描写男主角的心情:“把自己的平衡暂时的苟且的保持住。”“没办法,还是忘了自己吧!”
那种被现实和庸俗社会学深深的打败而产生的绝望感,相信很多人深有体会吧!
电影版《面纱》的女主角比包法利夫人幸运。她和丈夫因为共同患难而见了真情。她终于爱上了自己的丈夫!即使丈夫已经死了,爱情使她摆脱了空虚。当她牵着亡夫的遗腹子走在英国的街头,再一次与出轨的旧情人相遇,旧情人向她提出约会,她果断的拒绝了,她再也不需要在别的男人身上找寻什么。
她是这三个故事里唯一个得到救赎的女主角,救赎她的不是道德,是爱情。
当趣味和必要摆在眼前时,一开始就要选择趣味!不光因为趣味更文明,还因为,趣味不那么容易让我们陷入危险的无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