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年有句很流行的问候语:你家有矿啊?
有人说这是源自《马大帅》:
但是我知道这个梗,还真不是因为赵本山,而是因为区块链。
比特币刚出来的时候,单人单机一天就可以挖几千枚比特币。挖得如此轻松,以至于曾经有位程序员,在2010年的5月22日,花了1W个比特币买了俩披萨。
5.22,就成了“比特币披萨节”。
比特币市值最高点在2017年的12月17日,1比特币=19142美金,这样算,当年的两个披萨价值过亿。
正是因为比特币从2010年开始一路看涨,所以“挖矿”的人也越来越多。
这就好像真的挖矿,最早来的一批人,一锄头下去刨出来一堆钻石,这么轻松,所以就拿钻石换披萨。
结果听说这事儿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矿上的钻石是有限的,单人徒手挖矿已经是越来越困难,所以后来的人只好拼设备,高薪从蓝翔技校聘请挖掘机高手,买了最高级的钻机挖掘机,然而即使这样,能挖的东西还是越来越少。
矿场经营不下去,最后只好低价卖了矿机。低价到多低呢?
2017年8月,比特大陆正式推出达世币矿机D3,当时官网标价11300元。现在跌到了多少?
是的,你没看错,原价的零头,300元。
但是没关系,市场认可钻石,所以已经挖到钻石的,尤其是最早一批,挖了大量钻石的,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可以每天不重样地换着买披萨。
上面这段话的重点就在于:市场认可钻石。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就是共识。
2.
如果当初挖到的不是“钻石”,而是钅石、占石,那也没关系,就算全世界人民不能认可,只要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认可并且可以流通,就等于是小范围达成共识,这样的货币也有价值。
所以,管你是刀币还是铲币,只要我信你能买到披萨,你就是好币。
哪怕你是贝壳呢。
比特币带动了大量的虚拟货币,其中不乏大量技术大牛做的项目。但是即使你找到的,或者说造出来的真的是一座钻石矿,那也得大家认可这是钻石,同时了解钻石的价值。
你一个人说这是钻石,特别值钱,这个没用。
得一群人说,而且这些人自己也坚信这是钻石,特别值钱。
这种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的人所寻求的共同认知、价值、理想,就是共识。
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起步的时候技术最一般、代码抄袭最严重的波场币,能够在很多技术大牛的项目中逆袭。这位90后创始人孙宇晨,懂营销会包装,保持了很高的曝光度,非常擅长打造个人品牌。亲自为波场币站台,维护社群,与社群人员互动。
孙宇晨全球直播当天,播放量高达1000万以上,社群人员遍布全球。去年6月,波场在行情萎靡的情况下依然涨了20倍。
另一个传奇币种EOS,也是由于重视社群,打造了扎实的共识基础。以至于有这样的说法:
“只有10%的人买了比特币,只有10%的人没买EOS。”
“比特币是区块链1.0,以太坊是区块链2.0,EOS是区块链3.0。”
“不需要那么多,囤1000个EOS就够了。你会发现,人这一辈子,根本不需要那么多钱。”
强大而又坚实的社区共识,成为虚拟货币持续坚挺的基础。而这一切,又离不开社群。
根据梅特卡夫定律:网络价值以用户数量的平方的速度增长。网络规模增长3倍,网络价值增加9倍;事实数据和理论基本是吻合的。
持续增长的社群,持续增强的信心,形成了越来越坚定的共识,推动了越来越高的币值。
为什么每次谈到“社群”、“共识”,我总会想起一个人:王菊。
3.
“社群”和“共识”,才是一个区块链项目的价值所在。
至于初生时不够完美不够好,那些在早期,其实可以不去重点关注。
FTN虽然是一个新生项目,但是它依托于稳健运营了五年的简书,拥有1400百万用户,17年4月就已经突破日活230万,比那些冷启动的区块链项目已经是好了太多太多。
而简书用户,大部分是用心做内容的作者。正是这样一个庞大的用户基数,构成了简书的良好生态。这也是我很多次在文中提到,“有一群不懂区块链的作者,这是简书的福气”。
这次官方组织这样的征文大赛,肯定也是希望用高收益来吸引更多作者自己去找答案,算是“开启民智”,让大家在寻找答案和围观答案中,逐渐获得“共识”。
这么多大佬小白,用尽毕生绝学,就为了把这事儿讲明白。我在写文过程中也是受益良多。
我家没矿,但我想买披萨,要不要一起挖矿?
#FTN征文大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