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双减”政策的落地,对学校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今年暑假我校组织老师们开展了关于大概念教学的理论学习,并且结合理论所学编制了上册书的单元整体设计。开学后我们每周继续着大概念教学的学习和研讨,结合真实的教学实践,我们对一些理论的理解更深刻了。接下来我想结合教学实践,分享一点关于大概念教学中单元本质问题设计的思考。
本质问题是和大概念目标相配套的,指向与理解专家思维方式;而非本质问题则和知识与技能目标相配套,指向与记忆已有专家结论。本质问题是“为讨论”而创设,而非本质问题是“为记忆”而铺设的。本质问题的提取路径有以下八种:课程标准,教材分析,专家思维,问题派生,生活价值,知能目标,学习难点,评价标准。
通过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单元话题的生活价值,我们设计的九年级Unit 4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的本质问题有两个:1. 怎样描述身边的人和事物发生的变化;2.怎样积极完善自己去适应这些变化。经过学校培训和教研讨论,我们认为单元的本质问题应该是高度概括的一个问题即可。因此我将本单元的本质问题改为:如何运用used to结构对比今昔变化,积极推动自身发展?单元授课是要围绕大概念并解决单元本质问题的,该本质问题在第四单元我上的3a阅读课的体现是在讨论环节,我设计的问题是:What changes have happened to you when you enter the grade 9? 考虑学生的学情,给他们提供了回答的句型:I used to..., but now I...。让学生谈论自己进入九年级以后的变化,关注自身的发展,并鼓励他们为梦想奋斗,实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本质问题的设计并非一蹴而就的,好的本质问题往往需要经历一个修改的过程,也正是在这样的修改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能力得到了磨练。什么才是好的本质问题呢?有三个标准我们可以参考,标准1:对准单元目标,体现专家思维。标准2:链接现实世界,引起持续性研讨。标准3:唤起学生的兴趣,适合学生的水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