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的“新”,主要表现在:完善了课程目标,凝练了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优化了课程内容,提出了“六大语文学习任务群”;细化了实施要求,研制了语文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实现教、学、考的统一,提出了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等具体可行的实施建议。
新课标主张以大单元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大单元落实核心素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科学建构单元,逆向设计,明晰落实的能力和素养
单元分为自然单元,拓展单元、重组单元。自然单元以教材单元为主,拓展单元补充了资源和文本,重组单元要根据教学内容重构学习资源,在明晰单元内容的情况下设计教学。
首先要逆向设计评价标准,明晰要求落实的素养和能力;规划任务,设计教学活动;通过主问题和问题链的形式激活学生开展活动,通过协同、探究解决问题,形成大概念。
二、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任务和活动,形成大概念
1.以学生为主体,要预估学情。科学定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尊重学生的前概念,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新知识之间建立链接。尤其要关注背景知识和事实性知识,因为这些是理解的前提。
2.以学生为主体,要进行探究式学习,改变过去师讲生听,师说生记的现象,要通过有质量的问题(找准交集点),去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魅力,用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激活学生的参与,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去发现,去揭示。
3.以学生为主体,要设置真实的情境。通过真实情境下的真实问题的解决,用情境搭建学生日常生活实践和学校课程之间的桥梁,赋予学习活动以意义,通过具体-抽象-具体的路径,建构学生的大概念,促进理解和迁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4.以学生为主体,要注重多元评价。评价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素养的养成这些结果性评价,更重要的是过程性的评价,通过生评、师评、生生互评,实现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知得失,懂进退,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评价要关注差异性,注重发展性,侧重激励性,对标一致性。
5.以学生为主体,要注重落实高阶思维能力。很多教师的教学设计是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是哪里,其实目标意识很重要。首先明确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其次要思考怎么把学生带到那里,注重教学策略,搭建脚手架,在这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在分析、运用、评价、创造方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在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强化落实的意识,语文学科一定要在语言运用中提升思维能力,这是核心!
三、单元教学,要强化备课组和师生的协同
1.在开学初,要做好教材解读。明确教材框架,了解每个单元的双线组元,确定每个单元要明确的学科大概念。
2.单元备课中,要读透教材。在合理重构单元,分配课时的基础上,要读懂单元导语、文本、课后题、旁批,更要牢牢记得借助文本需要落实的能力和素养,教材是例子,切忌不要教教材。叶圣陶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的好,使学生受到益处,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要通过教学过程抽象建模,锻炼学生的思维,提升审美力,传承文化中经久不衰的力量。
3.个体备课,要在创意中守正。很多教师备课,不是来自于自我的设计,而是拼凑网上优秀教学设计,备课后要追问自己:教学评一致吗 ?每个教学活动之间有关联并体现层进性 ?教学设计是否适合班级的学情呢?学生最终能在这节课中收获什么?这节课所获得的能为以后解决真实的问题提供知识的力量嘛?学生学到的是最重要的、最核心的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