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教育的书很多,我读的是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这本书自1925年出版以来,多次再版或重印,堪称中国现代教育经典之作。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为之作序。
全书分12章,立家庭教育原则101条。前两章,述儿童心理及普通教育法,为提纲掣领之讨论。后10章都是拿具体的事实来解释各项建议。孩子从醒到睡从笑到哭,从吃到撒,从健康到生病,从待人到接物的种种问题,都有具体的指导意见。可谓新手爸妈的百科全书。
陈鹤琴先生说:0~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形成了。这才是人们所说不能输掉的人生起跑线。
小孩子是好游戏的。小孩子是好模仿的。这些当父母的都知道。这就意味着,若家人之举动文雅,他的举动大概也会文雅的;若家人之言语粗陋,他的言语大概也是粗陋的。所以在孩子还是婴幼儿的时候,我们就要时刻记得,孩子在时时观察和模仿我们的言行呢。
小孩子也是生来好奇的。这也就是说小孩子生来就有求知的欲望。我们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
小孩子是喜欢成功的。孩子一般喜欢玩沙子,玩积木。他用沙子堆砌成各种形状,用积木建房子等等,在大人看来没什么意思,但对于小孩来说,却是他能力的体现。他们建好后,往往兴冲冲的叫父母来看。这时父母的反应就很重要了,如果父母不以为然,甚至看都不想看一眼,那他就会很沮丧,很受打击,以后也不想做事了。如果父母认真的观察他建的房子,虚心的问他,为什么这个窗子要开在这里,他就会特别高兴,向你解释。如果你夸赞他,他就会更来劲了,他会想建一个更美的更大的房子给你看。从这一件件小事当中,孩子获得了自我效能感,获得了自信心。这对于他将来的人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最近我给几个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做了心理危机干预,他们的共同点是觉得自己没有用,什么事都不会干,什么事都干不好,认为自己活着没有价值,不如死了。父母对他们的学习期望很大,但他们成绩不太好,满满的挫败感,让他们自卑,认为自己一无是处。长期以来,来自父母、老师、同学等各方面的负面评价,给了他们很大的消极影响。
对自我的接纳和肯定,对自我的积极评价以及自信心,是支撑一个人活下去的力量,也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基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