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鸟真的来了。无意中在菜场的街上听到了轻柔的叫声。
芒种眨眼即到,麦稍正在变黄,麦黄杏也跟着熟透了,开始大量上市。这种个头不大的杏,都是当天一大早采摘的,果蒂上零零星星拽着鲜嫩的绿叶子,金黄的外皮上撒着一点点的橙红。虽然它们其貌不扬,但却是非常的美味,个人口感上感觉比招远大杏更好,沙沙甜甜,核小肉多,熟透的果肉有些透明,泛着一缕缕的清香,水分也充足。
卖豆腐的老伯正在敲着梆子。这家的浆豆腐豆香浓郁,软滑水嫩。由于是老工艺,不可添加任何防腐剂,他们一天只做一个豆腐,趁新鲜尽快卖完,不然很快就会变质酸败。因此十点以前才可以买得到,稍晚一点便被抢购一空。
本来打算来菜市买点“面条菜”包菜团子。但不知道是季节原因还是买菜时间的错位,长长的两溜摊位上,竟然没有找到一份,只好从一位骑三轮车的阿姨手里买了一块钱的“扫帚菜”。别看才一斤,却显得有点多,可能就是因为它们耐旱,才富有较少的水分。
之所以叫它“扫帚菜”,是因为当它们长到一定高度,一定年龄,待结实粗壮的茎变得有些木质化,叶子也非常密集柔韧时,用镰刀从根部整株砍下,晒干浸泡等等一系列处理加工就绪,就可以扎成扫帚扫地了。当然这些都是储存于记忆中的事了,也是以前资源紧缺时它们的主要用途。现如今市场上网络上所售各种轻巧又实用的手持清扫工具五彩缤纷,比比皆是,更有那些美观先进的扫地机器人,再不屑去费时费力了。
鉴于它们健康又清淡的食用价值,现在却占据了餐桌的一角。
这种野菜当地的角角落落随处可见,耐碱耐涝耐旱,凡是不长庄稼的地方几乎都有它的存在,采摘非常方便。
开始择菜。这些菜除了挂点少量的柳絮,多多少少有几个灰灰菜的叶子外,整体看起来还是比较干净。当然作为一种野菜,就显得不那么金贵,人们采摘时免不了狠狠地掐头去尾。
当一切都准备停当了,准备包菜团子。
主料以及配料的数量及种类不限,依照个人口感,不需固定的配比,随机采用。
为了不耽误吃饭,一大早先用酵母发上了面糊,放在温暖的地方盖上盖子发酵。两个小时后,看面糊里有了丰富的气泡, 再掺入部分杂粮面,和匀和细。放到温暖的地方饧一段时间,待面团儿有些膨胀,稍微有些圆鼓鼓的时候,揉进适量食用碱(因为杂粮面饧的时间稍长,易发酸,只为了中和一下),再用力的揉搓细腻,醮水按成薄皮,包进菜馅儿,放盖帘上在不通风处稍稍饧一会儿,团子会圆滑饱满,锅里水开后,就可以上屉蒸制了。看锅盖上有蒸汽冒出后,十五分钟团子就熟好了。
每次所用的杂粮面其实不是有意买来的,只是在春天里买了太多的绿豆,红小豆,黑豆,小米,薏米,糙米等等杂粮没有吃完,拿到市场上的小磨坊磨成粉,放到冰箱里,用来蒸菜团子吃。这样既不浪费资源,又防止各种虫蛾屋顶乱飞做茧。
提前腌好的肉馅儿也是选择了猪后腿肉(加入了生抽,香油,白胡椒粉,适量盐,一点姜末腌制)。生活中吃肉是比较少的,个人爱好也会选择后腿肉,感觉五花肉有些肥,前腿肉有时会带有淋巴。
菜馅儿则是“面条菜”掺入了昨天剩下的一小撮韭菜。择净洗好后切碎,加盐,花生油,香油,肉馅,一点点的食用碱(野菜,有时也需要洒一点点食用碱,易软烂翠绿不柴)。
菜团子在很久以前属于当地的主食,用玉米面代替了稀缺的小麦面粉,即有蔬菜的口感也能填饱肚子,也是那个年代的美味佳肴。此时此刻,这粗糙的饭食摆在眼前,或许在成全健康的同时,更映射出一种怀旧的画风!
感受幸福,记得幸福。
泰戈尔说的好: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