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社交连接点比作钩子,有没有想过,你的钩子是什么?又是什么样的钩子,能够吸引你呢?
怎样的“联系”才有效,怎样的“联系”才有价值呢?
图片来自百度放弃无谓的弱联系
微博、微信朋友圈是很多人了解朋友动态的渠道。大家在帖子下方点赞、评论,保持弱联系。
点赞评论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我关注你是因为你关注我,而彼此并不在乎对方说了什么。这样的弱联系会终结于你不再关注对方。
去年8月我关闭了朋友圈入口。因为我发现它占据了我太多碎片化时间。
开始以为会错过很多事情,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好像也没少什么。
因为但凡重要的事,大家不只会发在朋友圈,也一定会在平时谈论到。这样,我和大家聊天儿时得到的信息,已经是被筛选过的、有价值的消息。
联系的人始终在联系,不联系的人,点个赞还是萍水之交,没什么交叉。
精准联系
“联系”同样适用二八定律。
所有“联系”无论重要与否,都会花费同样的时间和注意力。到处撒网泛泛联系,这种低效运作必然会使整体收益减少。
但如果知道目的是什么,方向在哪里,有选择的寻找和筛选,可以花费更少的时间,连接更有价值的人,获取更大的收益。
古典老师的“头部效应”认为,了解某个领域具有头部优势的人,然后精准链接,才能获取更多价值,实现快速提升。
比如想学习摄影,链接摄影界的大咖,远比找摄影爱好者学到的更多。
提供优质价值
持续的联系,一定是价值互换的,不见得是对等交换,但一定是价值互补。
这也就解释了下面的现象。毕业十年你还是基层员工,但你的同学已经到了中高层管理级别,你请对方吃饭,找对方帮忙,也许几次之后,对方就不再回应,你感慨,人真是势利,其实不过是你们之间没有可实现的互换价值。
你能够帮助别人的程度,可以反映出你能力的大小。想获得优质联系,先提升个人能力,让自己能提供更优质的可兑换价值。
经常问问自己:
跟别人联系时,我的钩子是什么,怎样能把它变成金钩子?
怎样找到带金钩子的人?
毕竟,战略勤奋比战术勤奋更重要。
网友评论
点评官:金牛勤
作品亮点:老铁的文章名字就是一个很好的“钩子”,开篇也非常不错,紧扣标题,进一步抓住读者的好奇心。
改进建议:
001 标题和开篇的钩子没能充分运用起来,是一种遗憾。既然标题和开篇都谈到“钩子”,为什么不就“钩子”作为全篇的重点,谈谈在联系中如何吸引别人,什么样的人吸引别人来联系呢?这才是“钩子”在文章里的含义吧。
002 感觉第一段和从第二段开始的内容是割裂的,主体内容与结尾也是割裂的。
003 “势力”应该是“势利”。另外,注意标点用法,不要一逗到底。
004 三个点中,第一个放弃无效的弱联系算是比较落地的,但精准联系和提供优质价值,内容都比较空,没有可操作的经验。如精准联系,谁都想认识大咖,但是怎么认识?提供优质价值,怎么提供,什么叫优质价值?
我认为文章为读者提供价值分两种,一种是给读者以启发,宣泄了读者的情绪;一种是为读者提供某方面问题的解决部分。启发的话,需要的是新意或独特视角。老铁,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