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系列文章主要从创作手法上分析福尔摩斯探案集,内容十分枯燥。
即使到了今天,侦探小说仍然不被主流文学所接受。就连东野圭吾这样的一流写手,也开始在作品中加入所谓“人性与社会”这样的主旋律内涵。
就像说相声的不敢自称艺术家,但并不妨碍作品受到广泛的欢迎。
最近准备集中看侦探推理小说。
当然是从柯南·道尔爵士的福尔摩斯开始。
《血字的研究》是福尔摩斯全集的第一部作品。
作为开篇之作,角色设定和人物亮相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了读者对这部书的第一印象,甚至直接决定这本书是否会被束之高阁。
作者通篇使用华生的视角来记录故事和个性鲜明的福尔摩斯。这种手法更容易让读者代入华生视角。这样做的好处是更加贴近正常人的感官与体验,同华生这位亲密的旁观者一道,观察和审视这位古怪、好学、勤奋、桀骜不驯、身体异常瘦削且格外颀长的私家咨询侦探。
角色设定
除案件本身的参与者,主角福尔摩斯,观察者华生,作者还创作了两个官方警探。
主角福尔摩斯贡献整个故事高潮,也即从蛛丝马迹中推理出真相的讲解;
华生负责代表读者提问,他观察、质疑,同时也不断地思考。用郭德纲说于谦的话,就是“跑台上听相声来了”。华生就是读者代表,进入书中来读福尔摩斯。但也正如同捧逗之间的配合,主角不方便描述的疑问,作者不方便直接展开的情节,都由华生来承担。
两个官方警探则是垫脚石,或是反光镜。抛开对官僚体制的讽刺不谈,这两位警探愚蠢、自以为是、好大喜功,恰好烘托出福尔摩斯严谨、务实的形象。同时,福尔摩斯对两位的调侃与不屑、轻慢与鄙视,这点性格上的小缺陷,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主角是有血有肉的形象。
角色出场
很多创意小说的课程会告诉我们,开头一定要有吸引力。所以很多侦探小说的开头就直接是凶案的血腥描述,或者发现尸体等等。
这个故事并不是这样。它的开头描述了华生的过往,当前的现状。相对相近的描述出这个最佳辅助的形象。
我认为这是一种追求逻辑的创作方式。
开头讲作为医生的华生在海外战场上负伤,退役回到伦敦拿着抚恤金整日无所事事。这段经历是后续对同伴产生思考、讽刺到钦慕的基础。用一个真实的人,去描述另一个人,才更容易让人感受到真实。
后来因为需要租房子,经人介绍与同样在找房子的福尔莫斯成为室友。这个中间人的介绍是主角第一次出现在读者面前。他用“古怪”来形容这个人。通过不熟悉的人,从远处观察的现象,来描述一个人的古怪,这种形式既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又给后续主角对于侦探推理的痴迷埋下伏笔。
故事情节
对于故事情节,正如福尔摩斯自己说的那样,“十分简单”。理由是只用了3天事件就把犯人找出并抓到。
曾经有人描述什么叫“好的电影”:“如果墙上挂的那副弓箭没有什么用,就应该把它摘下来。”
这听起来像是一种“极简”的理念,实际则不然。这样的极简是建立在对情节的高度凝练上的。用这种理念编排和设计出的情节,读起来才更加丰满和酣畅淋漓。
在这个故事中,福尔摩斯的每个举动,无论是提前下车徒步到案发现场,还是在屋里踱步,都对推理和情节产生作用。
讲述了一个为爱人复仇的故事。在捕获嫌犯后,中间用很长的篇幅叙述了这个嫌犯的故事。就像是东野圭吾在《新参者》中,每一个嫌疑人都要安插些对于社会和人性的思考一样。我想,这可能是作者对当时文坛的一种妥协。
站在推理故事的角度,这些事情完全可以在犯人供述中简单描述,或是通过检查遗物、小道消息的方式表述出来,没有必要专门写一大章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