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夏,随南方某旅行团新疆十五日自驾游,到达新疆哈密巴里坤的岳公台,一座天然形成的巨大的丘陵横亘在眼前,这座丘陵被当地人称为岳公台。这就是岳飞的后代岳钟琪大将军雍正年间西征时,在此训练军队的点将台。站在这高台之上,令人心潮澎湃,仿佛听到战马嘶鸣、士兵呐喊之声,大将军岳仲琪指挥千军万马、点将布阵、驰骋大漠,神勇无比。
如今,在巴里坤“浦类大观园”中岳仲琪大将军塑像,宁远路文化墙上还有岳仲琪抗击外侵的文化壁画。相传岳仲琪大将军率领军队所到之处,绝不扰民,还修路扩街、建房种田,得到当地百姓的广泛拥护。岳钟琪走后,当地人为了纪念这位将军,便将整座天然形成的丘陵称为岳公台。岳钟琪在巴里坤驻防时间虽然不长,但在巴里坤甚至整个哈密地区民间,他的名字却与"忠勇"二字结合在了一起。
岳钟琪大将军性格深沉刚毅而多智谋,善于带兵打仗,对士卒要求很严厉,但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同吃同住同行,能够体恤民情,感悟平民百姓之苦,所以都愿意为他卖命。他为大清稳固江山,开疆拓土,奉献自己的一生,清雍正皇帝多次褒奖他的忠诚,所以屡次将征剿的重任托付于他,岳钟琪成为整个清朝,少有的汉人中拜为大将军,手握兵权终身不打败仗的常胜将军。
岳钟琪是岳飞的第21世嫡孙、岳飞三子岳霖系后裔,是岳飞后人中较为出色的后人,其父岳升龙为康熙时代的议政大臣、四川提督,当年随康熙皇帝西征噶尔丹,战功卓著,康熙帝曾赐予"太平时节本无战,上将功勋在止戈"的匾联。雍正四年(1726),追谥"敏肃"。
岳钟琪颇受父亲教益。自幼熟读经史、博览群书。少年时,就喜欢同伴的做战争游戏,常常是用石头布阵打仗,或就地利用地形开设战斗队形,其他少年都畏惧他的厉害。读书之余,随父亲游走军营,常常和军士们说剑论兵,所出奇招,连行伍出生军士们也很佩服。长大后通过捐官做了候补知县。由于边境战事频繁,为了平息叛乱,由候补知县文职改任作武将,做了四川松藩镇中军游击,开启戎马一生的征程,岳仲琪一路开挂,平西藏、定青海,抗击准格尔分裂反叛,镇守边疆,战功卓著,为维护祖国统一大业、平定边疆叛乱、开拓西部边疆,建立盖世功勋,将295万平方公里青海、西藏国土纳入大清版图。
雍正三年,岳仲琪接任川陕总督,手握川陕甘三省兵权,在准格尔部作战不利之时,朝中有人弹劾说岳仲琪手握重兵对朝廷不利,于是雍正开始猜忌岳仲琪,没多久,雍正下令将岳仲琪“交兵部拘禁候议”。岳仲琪入狱后,等待兵部的判决,一等就是两年。两年后兵部判决为“斩决”。雍正皇帝接到兵部议奏折子,左右权衡,考虑当年岳仲琪进西藏、平青海的功劳大,处理有点重,便改“斩决”为“斩监候”,并处罚银七十万两。
乾隆二年,岳仲琪被贬成平民,至乾隆十三年,大小金川叛乱,清军出兵多年,未能取得胜利,乾隆皇帝重召62岁的岳仲琪,重披战袍平定叛乱,授四川提督一职,出征大小金川,征战沙场。乾隆十九年抱病出征的岳仲琪,病卒与四川资州,终年68岁。乾隆皇帝在他的怀旧诗里,把岳仲琪列为五功臣之一,并称之为“三朝武臣巨擘”,颇有些先祖岳飞当年的风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