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诗社》,断断续续的看完了,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前半段的跳脱喧嚣与结局巨大的悲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震动之余,平静之后,再一次观看,以不同的心情不同的视角,感受更多触动,引发更多思考。关乎教育,关乎成长,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有悲剧在上演。
庄重的开学典礼缓缓拉开了影片的序幕,一个个镜头在众多人物间慢慢滑过、切换,展示在观众面前的是满满的仪式感,与会者的表情庄严、肃穆,甚至含有一丝崇拜之情。当诺兰博士讲到学院的光辉历史时,自豪在他脸上浮现,隐隐之中似乎还有些许“王者”的霸气风采,所有的家长更是以自己的孩子能在这样的精英学校就读而骄傲。然而当镜头切换到学生时,大多数的他们神情没有丝毫的兴奋,更多的是面无表情,好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这样的情景,似曾相识。因为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没有选择,所以接受。威尔顿学院实施的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理念,它的校训是:“传统、荣誉、纪律、优秀”,这样的设定注定了学校的氛围是压抑的,是不为学生所喜欢的——他们的四大原则是:“嘲弄、恐怖、颓废、排泄”,这是青春期的叛逆,也是一种反抗的方式。
在我看来,影片中最讨喜的是Neil这个角色。他阳光开朗,他兴趣广泛,他成绩优异,他执着追求心中所爱,他可以为了不辜负父亲的期望而委曲求全,但另一方面,他也有着这个年纪该有的叛逆。他的性格是矛盾的,面对父亲时,纠结是他的常态,如Keating老师所说,他是在“演一个儿子的角色”,但也正因为这种矛盾与纠结,人物更加鲜活立体。与同龄人相比,Neil是更加有主见的,我喜欢他感想敢做的精神,我佩服他的行动力,但是我没有想到当戏剧的梦想不为父亲所理解时,Neil会选择自杀,这是太震撼的一幕,以至于我第一次看的时候久久无法接受,可细细想来,这样的结局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只是太过于决绝。
谁该为Neil的死买单呢?是他的父亲?是Keating老师?还是Neil自己?抑或是当时的教育、青葱的年纪?
Neil的父亲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其实与大多数的中国家长的教育观是极其相似的,他代表的是一类传统的家长——专治而执拗的家长。在他们的心目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一切与学习无关的行为都是不务正业,因此,尽管Neil在学业上取得了全A的成绩,他的戏剧梦想仍然不被父亲所接受。在这些家长看来,他们有着比孩子们丰富几十年的经验,他们知道什么是最好的选择,他们所做的一切决定都是正确的,他们为孩子规划的道路就是最好的未来,甚至于他们未完成的梦想就该由孩子来实现。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忘却了去询问孩子们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在父母软硬兼施的“政策”下,绝大多数的孩子选择了逆来顺受,抛弃了自己的想法,以父母的既定路线来发展,但Neil不同,他是很有主见的,他知道自己要什么,他不愿意扔掉理想,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下,他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这一场混乱。
自杀真的解决了这场混乱了吗?没有。对Neil来说,他从冲突里解脱了,而给其他人留下的,是更大更多的混乱。我不认同Neil的解决方式,他的自杀实际上是一种逃避,当他无法让父亲理解自己,当他对艺术的热情被父亲全盘否定,当他多次向父亲解释无果的时候,他选择了不再挣扎,他完全结束了自己的煎熬。Neil可以对着Keating老师毫无顾忌地说出心中所想,却无法向父亲打开心扉,他说他不能。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并不止一种,当对象不同时方式自然而然的不同,如果他换一种与父亲交流的方式,如果他的性格没有那么的旗帜鲜明,如果他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也许父亲就会理解他,也许他的梦想就会实现,那么悲剧就不会发生。然而生活这棵树上什么果实都长,就是不长“如果”。
Neil的解脱需要有人来负责,这个人是Keating老师。在影片的最后,Keating老师作为责任人被辞去了威尔顿学院教师的职务,离开了学校。其实从影片的开头——开学典礼上就可以感觉到,Keating老师的气质与学院的整体氛围是截然不同的,这在后来他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上得到了印证。究其根本,是教育理念和教育目的的不同,如Nolan博士所说,学院只负责学生上大学,而在Keating老师看来,教育是为了培养自由的思想家。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Neil的自杀事件只是提前了Keating老师离校的时间。但是Keating老师的教育模式真正的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对学生的成长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用成绩来衡量的。
keating老师以与众不同的出厂方式开始了他的第一节课,他带着学生聆听过去的声音,劝诫大家“珍惜时光,及时行乐”;他促使学生撕去课本的前言,实际是让大家撕掉对权威的倚重、去除思维中的条条框框,真正的理解诗歌是美丽的,是浪漫的;他组织学生边踢足球边读诗,以特殊的方法引导大家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全情投入;他通过列队行走、拍手来启示学生坚持自己的信仰是艰难的,但正是因此更要勇于逆流而上……Keating是敢作敢为的,是积极乐观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同事他也是极其聪明的——他是学校所不喜欢的组织“死亡诗社”的成员,也是学院的优秀毕业生。但他性格中的浪漫主义色彩注定有不现实的成分存在,就如他鼓励Neil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却忘记了从现实出发告诫他要注意方式方法,Neil悲剧的造成不应该由他来买单,但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导火索。
尽管Keating老师的教育方法并不为当时的社会、学校、家长所接受,但他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极其真实存在的。影片中最令人动容的是最后Keating老师被迫离开时,曾经刻板羞涩、内向木讷的托德率先站上课桌发出“Oh,captain,my captain~”的呐喊,在他的带领下,诗社成员在Nolan博士的镇压声中陆续站上课桌发出了内心的呼喊,这是他们对学校的一种反抗,这是他们对Keating老师的不舍、尊敬之情,这是对Keating老师离开的无能为力的他们唯一能做的,这是Keating老师曾经传授他们的。
罗伯特·弗罗斯特说“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那一条”。坚持自己不容易,在一致化的社会大环境下与众不同更是艰难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而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所留下的巨大空间,是差距,更是超越自我的资源。
脚踏实地的奋力奔跑,终有一天会有漫天星辉照亮你理想的夜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