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时力学习日志】
本训练营:时间记录营
今日主题:3-5时间统计的胜利
学习日期:2020年4月11日
1.[知识]我在课程中的收获:
1.1【向小伙伴学习】
🌹@未闻:本月开始着重记录每餐和零食时间的备注,希望通过记录自己吃了什么来调整健康的饮食习惯。
💡这个点很赞,从某个统计需求来入手,利用好备注和统计的工具。我也需要思考下自己的备注虽然记了很多,但是有没有考虑过备注后接来下统计的目的是什么?
🌹@刘晓真:一天的日清单不愿按照自己预定的节奏进行,那么一个月、一年、五年的计划还有意义吗?
💡听完这段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不要随便立flag的原因,那么,我到底是选择“既然一天的日清单都完成不了预定节奏,那还定什么月计划年计划?”还是“为了完成月计划年计划,我必须从每一天的完成来抓起,努力对得起自己的每一个24小时”?
这样一想,发现有时候自己内疚和自责的想法挺傻的,呵呵~
1.2【向柳翁学习】
①时间记录是一辈子的过程:1916年,5年后(31岁)研究停当,16年后臻于完善(47岁),之后持续记录56年,直到82岁去世那天
②形成身体的一部分:记录→总结→计划 的工作模式已经习惯了,没有它就没法工作。
③如何看待时间记录的“机械性”:机械性与精神并不冲突,该检查的是自己是奴性精神还是崇高精神所支配。如果是崇高精神,机械性只不过是人们对待科学和工作的应有的驾驭态度而已。
💡未来写自传的时候,我希望自己的开头是这样介绍的:2018年9月开始学习时间记录,到2020年底(36岁)研究停当,可以准确统计出每项工作的时间消耗;20XX年臻于完善(<45岁),之后持续记录了xx年,直到去世那天。
💡要做到这一步,我认为首先需要极强的内驱力,也就是让自己非常需要时间记录,否则就像鱼儿离开水面一样,无法呼吸。那么就不能让记录停留在数据库里,要花更多的时间在导出,分析,调整,行动上面。像崔律说的,让时间记录成为我的右臂。
2.[复盘]我在本期营中印象深刻的知识点 :
❓上班路上记录交通还是学习
这个知识点在过完跟随崔律的学习中学过不止一两遍。可是这次借由我提出的问题“跟同事闲聊的时间到底记录工作、关系还是闲聊”中,对记录所需要明确的“重心和效果”有了新的思考和认知。以前只是一个概念上的认知,原来要自己有了清晰的经历(A1)后才能更好的理解。
3.[复盘]我在本期营中的成长与进步:
①全面复习了TimeTrack的使用方法和操作细节,优化了类别、群组、排序以及目标进度条的设置;
②通过跟小伙伴们一起学习,吸取了大家积极的态度和坚持的决心,坚定了自己记录一辈子的信念;
③通过再次温习柳翁在《奇特的一生》中体现的精神,看到了自己学习时间记录的意义。清晰了时间记录的重心在于总结和计划,没有分析、反思和改变行动的时间记录都是耍流氓!
4.[思考]我的疑问:如果将来有了自动化记录的科技和APP,比如通过可穿戴设备或智能芯片等,自动记录下我们一天中的每一个动作,并对它们进行自动分类整理,我们只需要分析和调整行为就可以了(甚至AI会给出自己的分析建议)。崔律会使用它吗?是否不是通过自己去记录和觉察的时间记录,不能强化我们的时间意识?可能是一种学习的倒退?
5.[结营]我对本营的点赞与建议:
墙裂建议崔律建一个“记录一辈子”的群,给我们这群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小伙伴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可能有些小伙伴在坚持的过程中会彷徨、疲惫,但只要想着这个群里有一群同样的人陪伴着,就有了继续坚持的动力吧~
或者崔律认同这种想法的话,也可以授权给我做这个群管理员,哈哈~
![](https://img.haomeiwen.com/i8800039/866cb29890e3bee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