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孩子情绪总是先于行为,这是个很正常的情况。因为孩子的大脑发育做决定,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完成建设。
“哇哦哦……哭声来了妈妈,就是我的可乐没有喝放在你的车上了,我想坐你的车。”开车途中收到孩子发来的视频。
“哼,妈妈你怎么搞得。没有来接我,我都不开心了。”一进门家门哭腔和抱怨声就随之而来。
像这样的情况,目前在我们家屡见不鲜。当然这也属于孩子的发育成长标志。我能接纳并理解孩子的情绪。
可是行为呢?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虽是孩子,可是道理我们也要慢慢渗透。从小就要开始,当孩子发脾气时我一般都会也接收她的信号,再做出相应的反馈。但也受我情绪不好或者我正忙着的时候,我会直接怼回去。
接纳她的情绪,并不代表我错或者她错。其实任何时候对错都不是问题的终结。如何做咋当下的情景是合适的,这是我们要学会和教给孩子的。
比如,她今天回来很生气跟我的对话。我在照顾二宝,有点忙。我就直接告诉她,是她没有打电话让我去接她,她走的时候是说去玩,是要待一会的。我没有接到她要回家的信号,所以没有去接她。她听到我的回答,也没有再生气,就去客厅看电视了。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
最近几天,我也会在合适时机告诉她。妈妈爸爸或者爷爷奶奶的有些行为,并不是因为她哭了我们就答应。而是有些事情值得我们认为是正确的才决定去做的。所以哭是不能解决问题,它只是情绪宣泄的方法。
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是哭,而是跟我们去沟通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