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意识(我在)在“绘制”人体这个三维立体图(自在)的同时作茧自缚,即“我在“与“自在”建立了不可分割的一体融合,成为了彼此相互依赖的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以一种几乎不变的状态相互维持直到”自在“这个载体的生命终结。
然而,这种不可分割的依赖共生形成了“我在”极度自卑的特性!“我在”总是试图通过对外部世界(他在)的被动依赖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在”并使得“自在“变得更为强大,比如儿童表现出的求知欲以及对父母师长的依赖,成年后对自然、知识技术、集体组织、先贤等的依赖。“我在”就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面对强大的外部世界始终有着无与伦比的虚弱感,始终处于极度恐惧与焦虑的自卑中(我们经常讲得危机感、忧患意识等即是“我在“的自卑的显性状态),从而不断不休地寻求外部世界的最大限度的资助和保护(生存发展欲望)。
“我在”通过低级别认知方式(触觉、听觉、味觉、嗅觉)和高级别认知方式(视觉、能量感应即第六感)与外部世界建立了一个四维时空,高级别认知方式与外部世界的能量互动形成了一个围绕并时刻压迫着“我在”的“他在”,这个”他在”逼迫着“我在“不得不去深入到无限的世界中并使其陷入更深层的恐惧和自卑中。
比如:我们看到的满天繁星,但实际上那些星星可能距离我们几万光年甚至更远,我们的视觉能量根本不能完成这种探测距离,我们实际看到的其实是星星的能量光子在我们眼前的映射,即我们只不过是处于星星发射的能量的光子雾中,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无法看到星星本身的确切位置,因为光子在穿过浩瀚宇宙空间时受各种引力场的作用,其轨迹发生了弯曲,即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描述的引力透镜现象,这使得我们面对遥远的不可知的宇宙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渺小脆弱感。而第六感却经常让我们陷入无端的困惑与惶然中,比如有时我们的梦境居然会成为现实,有时无缘无故会感到莫名其妙的慌悚等等。
“我在”虽然通过与“他在“的紧密互动来最大限度地获取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并以此为“自在”提供生存保护,但自卑的“我在”从来都不相信任何周围世界,始终对周围世界充满了敌意从而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正常状况下呈潜意识状态)!
网友评论
好吧,我承认我没有读完。
小结:实然"在''有三个伙伴我在、他在、自在,借助偶合心力,渐成"应万物",即"应我在"、"应他在"、"应自在"…,它们各依自然属性游离世间…,究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等等问题的答案都依实然变化、应然纠缠、偶合催化而定~~
一、全文是否以意识是第一位的作为前提?
二、“我在”(先天意识)来自哪里?
三、“自在”还能理解为独立的存在么?文中交待他来自于“我在”:“我在”绘制“自在”,只是一个立体图像,“我’在哪里?
四、“他在”文中为交待定义。
闻香我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