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旅途简书作家文学梦散文特辑
从“赏”与“望”在对联中的使用想到贾岛的“推”与“敲”

从“赏”与“望”在对联中的使用想到贾岛的“推”与“敲”

作者: 蔚蓝光 | 来源:发表于2022-09-04 00:02 被阅读0次

文/欣然

近年来闲暇的时候,常常在今日头条参加对对联活动。一是可以消遣无聊的时光,二是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据说多动脑子可防老年痴呆症。

前几天,在头条看到一上联为“海边观日落”,我对的下联是“山上赏云飞”。发布完成后,看到一联友对的下联是“亭里赏云浮”。

两相比较,仔细思考,感觉自己对出的下联更好一些。于是我在评论回复中留言建议将“亭里赏云浮”中的“赏”字改为“望”字。亭子离浮云比较远,使用“望”字更生动更有意境更有活力,更能体味作者在亭里观赏云浮的心情,画面感也要强烈一些。而在山上接触云层比较近,使用“赏”字表现一种欣赏风景的场面比使用“望”字更贴切更妥当。

毛泽东主席在《清平乐•六盘山》一词中,开篇为“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这个“望断”在此显示着一种雄伟的气势和革命必胜的信念。意境很深邃很广阔!如果使用“欣赏”就平淡无味了。

我并不是一个喜欢咬文嚼字的迂腐人。想到唐朝“苦吟诗人”贾岛的推敲故事。贾岛因为认真对待“推”与“敲”,反复比较,而深受韩愈的赏识。文以载道不能敷衍了事,有时候写诗吟对还确实有字斟句酌的必要!

让我们不妨再重温一下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诗中的僧是指贾岛本人,一个“敲”字将作者访友不遇的场面和遗憾心情体现得很完美,令人回味不尽。

有时在行文中稍微改动一个字,犹如有一股洁白茉莉花的清香泌人心脾。本人多次体会并深有感触!

              (2022年9月3日)

相关文章

  • 从“赏”与“望”在对联中的使用想到贾岛的“推”与“敲”

    文/欣然 近年来闲暇的时候,常常在今日头条参加对对联活动。一是可以消遣无聊的时光,二是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 写作用词须推敲

    “推敲”来自贾岛的典故,常比喻为了用词准确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用推,还是敲呢?...

  • 《谈艺录》中说的一字之差

    1 “一字之差,词气迥异。”打眼一看,以为类似“推敲”的故事。贾岛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该用推还是用敲,...

  • 推敲随想

    《推敲》是笔者执教过的课文,写贾岛揣摩月夜访友写的《题李凝幽居》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用“推”还是用“敲”字...

  • 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从睡前小故事引出用推?还是用敲? 贾岛引出一个写作方法……推敲!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都...

  • “推敲”到底是一种什么感受?

    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

  • 和尚的推与敲

    唐代有一个和尚 不知真假,无从考量 他在贾岛的念叨里诞生 从寺庙下山来 许是化缘一碗斋饭 和尚的脚程再快 也比不上...

  • 虎年叙事018《时文与推敲》

    俗话说,诗怕推敲文怕改。贾岛的“鸟落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流传千古,“推”、“敲”二字是为佳话。王安石的“春风又...

  • 写完文章后怎么修改?

    中外名人都有修改文章的习惯。例如: 贾岛初赴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欲改“推”字为“敲”...

  • 5步教你修改一篇爆款文

    中外名人都有修改文章的习惯。 贾岛初赴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欲改“推”字为“敲”。遂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赏”与“望”在对联中的使用想到贾岛的“推”与“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wmp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