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收到朋友发来的消息,邀请我去参加她明年3月的婚礼,当时心情很是复杂,第一次面对同龄人的婚礼,忽然发觉,现在的我也到了该讨论婚姻的阶段。试着想象了一下未来与另一人共同生活的画面,心里却感觉些许奇怪,甚至可以说是恐惧的。
童年时代,家庭除了带给我一种形式上的印象,更多的是躲在房间里,扒着门缝,偷看父母的吵架闹离婚,一边听着他们用最恶毒的语言伤害彼此,一边害怕他们真的动手打死人,很早就明白我的家庭与别人不一样,所以当老师在课堂上布置类似爸爸妈妈的作文,我都是自己瞎写一通,照着作文范例上抄改。如何把自己藏得结实,这是从小就会的本事,不让别人发现,也不想让自己发现。
长期的耳濡目染下,导致我对婚姻存在一种抵触感,无法说服自己彻底信任感情这东西,这与童年的压抑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原生家庭真的能够潜在的影响子女性格。
就拿自己来说,深藏于心底的自卑和敏感,常常过度解读别人的行为言语,整个人常年被暴躁和戾气所包裹,所以很容易变得沮丧,时常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想过从世界上消失。从小成长于一个感情破碎的家庭,悄悄看过他们面红耳赤甩出来的离婚协议,困惑的是既然彼此之间已没有爱,为何还束缚着对方,不如就这样放过对方,各自获得自在。别总是说,要不是为了孩子,早就一拍两散,要不是为了孩子,早就一死了之,其实孩子才是真的绝望。
后来因为工作,逃离了那个压抑沉闷的地方,自我才能得以喘息,也许在我不知道的时间里,他们还在争吵,但也不是很在乎。从小就身处在充斥着谎言、背叛的环境中,所以我对婚姻没有一点期待,一直处于恐婚状态。
自己没有信心会不会,因为婚礼面临的经济压力、以及处理婆媳关系和亲戚往来的危机,和曾经深爱的人反目成仇。再加上最近微博上曝光家暴的事件,总是屡见不鲜,近期的美妆博主宇芽以及更早的蒋劲夫等等,各种各样的不幸婚姻,看的多了,多多少少会产生一种代入感,心里想万一我以后结婚也被家暴怎么办,纠结思索得出来的结论是,保留自己的安全区,不结婚好了。
不过,虽然对婚姻不抱有任何期待,但是恋爱还是要谈的,吃喝玩乐还是要享受的,能遇见就遇见,该动心时就动心,成不成婚则顺其自然。
就像《生活大爆炸》里,谢耳朵在霍尔顿结婚时说的:人穷极一生追寻另一个人类共度人生的事,我一直无法理解,或许我自己太有意思而无需他人的陪伴。那个最好的,怎么会轻易于千万人之中遇见,所以未来更热衷于投资自己。了解自己是基本要求,成为更好的人是持续目标。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