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观后

作者: 小苏的笔记本 | 来源:发表于2019-02-01 16:34 被阅读26次

和你一起终身成长,这里是小苏的笔记本。

一直以来,我的内心都有一个想法,教育子女应该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可是在看过《狗十三》这部电影之后,我发现原来还存在另外一种可能。

在小学语文的课本上,我们都学过一篇课文——揠苗助长。说得是一个农夫看着自己栽种的禾苗长势太慢,于是就强行把苗拔起,很不幸的是,第二天苗都焉了。看完这个故事,我们在欢笑之余,也吸取了一个教训,凡事不能操之过急,要稳扎稳打。但在禾苗身上行不通,在人身上就未必不可行。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相对于富裕家庭的孩子,穷人家的孩子,因为没有那么优越的条件,所以很多事都需要自己来,比如挑水、砍柴、做饭之类,因此,他们早早就学会自力更生。哪怕父母长期不在,只要有足够的储备,依然可以生活下去。原本缺乏家庭的关爱,失去了一些应该有的童年乐趣,看起来十分悲哀,但与此同时,他们比同龄人多了一些成熟的气质,也多了一份成长的可能,在本该享乐的年纪,他们“被迫奋斗”。这不就是现实版的“揠苗助长”吗?

虽然他们被拔高了一些,但并未焉掉,反而借助这一小小的优势,成长的更快,在少了正常人童年回忆的同时,多了一些原本不会有的经历,让他们可以提前领会生活的本来面目,想要喝水,就要自己动手去挑,力气小,没关系,一次挑一点就好,多走几趟的事。肚子饿了,没关系,自己烧着吃,一开始分不清油盐酱醋,没关系,多烧几次就懂了。

就像电影里的李玩,十三岁的她,在这个天真浪漫的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可是命运却让她过早地接触超越她年龄之外的世界,她不得不提前接受另外一个世界的生存法则,她想过反抗,想过改变,但在多次反抗无果后,只能被迫接受,她只能一遍又一遍地通过阅读《时间简史》来获得安慰,如她所愿,虽然现实的速度并没有增加,但上苍给她开了一个小门,她周边的时间变得更快了,很快她就掌握了原本应该在十八岁以后才会学到的知识——听话。

大人天天教育孩子要听话,但简单的两个字总是困扰着无数孩子的内心,什么叫做听话?是啊,我们都好好听话了,做人要诚实,不说谎话,小孩子不应该喝酒。可是呢,大人总喜欢用一个又一个的谎言哄骗孩子,事后只是一句小孩子懂什么就搪塞过去,连解释的想法都没有。明明最初“诚实”这两个字是他们教给孩子的,可是自身却从未好好遵守。

在成人的世界,他们始终信奉——认真你就输了。而在孩子的世界里,认真才能成功,不认真学习,如何取得好成绩?如何获得想要的奖励?不认真看待诚实的意义,随意说出一些谎话,只会迎来一顿斥责,小孩子怎么可以撒谎?不认真对待自己的行为,不轻易犯错,如何获得“好孩子”的称号?可是在一系列的坚持过后,他们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他们已经输了,而输的原因居然是过于认真。

电影中的李玩,在“爱因斯坦”被爷爷不小心弄丢后,并未说过任何怪责的话语,哪怕看到家人对于“爱因斯坦”丢失事件的不作为,就是一句愤怒的咆哮而已,她只想通过自己的行为去表达对于“爱因斯坦”的爱。家人无法理解她的世界,唯一可以理解的堂姐却选择了沉默,甚至在关键时刻,成了大人的“帮凶”。在大人看来,只是丢了一条狗而已,重新买过一只就好,他们从未想过认真对待这一件事情,从未想过和孩子静下心来认真交流,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试图找寻更多的可能,反而觉得孩子的心太小了,容不下这么多。与之相反,自己的内心则要宽大得多,自己耐着性子在家陪伴多日,并最终花费代价购买一条新的小狗,那么这个问题就应该到此为止,他们从未想过一个丢失了心爱之物的孩子心情如何,这时候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们从未想过对于一件心爱之物,孩子付出了多少心血。他们未曾想过,假如丢失心爱之物的是他们的领导,他们还会如此吗?

所幸的是,在李玩的身上没有看到长久的“消沉”,在初次喝酒,以及勉强自己喝下牛奶的那一刻,她长大了,她获得了超越年龄的知识,她明白了,原来这就是成长,这就是听话,在自身能力不足以改变一些事物的时候,应该学会忍受,就像自己被面包噎得快断气的时候,哪怕是平时一喝就吐的牛奶也可以勉强喝下去。她明白了,当自己能力不足时,不要奢求一些超过自己能力的物品,因而哪怕在最后和丢失的“爱因斯坦”偶遇,比起惊喜,内心更多的是忐忑,她害怕“爱因斯坦”认出自己,然后扑到自己身上,那样自己会舍不得,但这份舍不得可能不但不会让“爱因斯坦”过得更好,反而会成为饭桌上的美食。因此,她忍耐住这份不舍,她清楚在另一处的“爱因斯坦”会过得好些,至少不会成为餐桌上的美食,哪怕有那么一天,自己也看不到了,内心多少能获得一些安慰。

在多次的“揠苗”之下,李玩依然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且活得不错。

可是,此刻的我,内心有一点疑问?因为经历这件事的是李玩,是那个可以理解《时间简史》的李玩,现实中又有几个李玩呢?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也意味着穷人的孩子早早辍学,在本该坐在教室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年龄,早早走上了另一条“好好干活,才有饭吃”的道路。

记得爱因斯坦在提出相对论的时候,得到的是来自科学界的质疑,而非赞赏。

题图摄影:电影《狗十三》剧照

【惊喜一刻】

电影英文名叫做“Einstein and Einstein”翻译过来应该是“爱因斯坦和爱因斯坦”,不知道怎么就变成了“狗十三”,不过,我觉得还是“狗十三”好些。

相关文章

  • 有一种好叫:我觉得我对你好(狗十三观后感)

    有一种好叫我觉得我对你好 ——狗十三观后感 很好奇《狗十三》为啥被禁了多年,看...

  • 《狗十三》观后

    狗十三之前的电影名字是狗13,因为过审不了就改成了狗十三,如果把阿拉伯数字的13写紧凑一些就变成了,狗B。 这也是...

  • 《狗十三》观后

    《狗十三》无疑是一部另类电影,也是一类新电影的开端,没有政治意味,含蓄地讽刺了家庭和社会教育之痛,没有高大上...

  • 《狗十三》观后

    周末,一个人在家看了《狗十三》。之前隐约有对这个片子的叙事有一点点了解,看后有一点小小的看法。 爱因斯坦那只狗狗丢...

  • 《狗十三》观后

    和你一起终身成长,这里是小苏的笔记本。 一直以来,我的内心都有一个想法,教育子女应该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可是在...

  • 《狗十三》观后

    《狗十三》是今年内地电影中的第一部另类片,在一片庸俗恶搞的口水片污水池中,陡然出现这样一部被封杀了几年终见阳光的小...

  • 《狗十三》观后

    今天看了下电影《狗十三》。原生家庭爱的缺失,大人与孩子的沟通障碍,青春期的逆反与孤独,都在镜头下一一呈现。生活中总...

  • 电影“狗十三”观后

    见 最近电影看得有点多,没怎么看书,所以,今天继续聊电影——狗十三。 少女李玩父母离异,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父亲再婚...

  • 狗十三——观后评论

    在很小的时候违背内心的纯真我认为一种罪恶,而当我一步步经历那些看似罪恶的事物后,我却发现无力抵抗。 于是我开始妥协...

  • 《狗十三》观后随笔

    昨天上午在家看了《狗十三》这部电影,内心很不是滋味…… 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 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说的很轻但是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狗十三》观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wyd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