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一门必修课

作者: 芝士香水 | 来源:发表于2018-03-01 17:50 被阅读64次

    最近,英国创造了世界政治的历史,他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前无古人的政治角色:世界上第一位“孤独大臣”。

    看到这个新闻时,第一反应是:这是洋葱新闻吧。

    当然这是真的,据说这个职位是用来解决“影响很多人现代生活的悲惨现实”的问题。

    目前这位大臣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动作,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开始想象为什么政府有必要设置这样一个职位,以及这位新任的“孤独大臣”究竟能做些什么,来提升那些孤独的英国人们的生活状态。

    不止是英国,孤独的人正在我们身边。

    知乎上“孤独”这个话题有11万关注者,1.6万个问题。

    不断有人提问:“孤独真的能毁掉一个人吗?”“你最孤独的时刻是什么?”“为什么一些生活中很外向开朗的人会喜欢孤独,经常独来独往?”

    什么样的人会看这些答案,回答这些问题呢?

    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寂静深夜,卸下一身疲惫的窝在被窝里,整个房间只有手机屏幕散发出冷光,窗外汽车鸣笛迅速开过,静静的翻阅着这些话题,偶尔打字回复或者在他人的回答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而提这些问题的人对孤独似乎有着不解。

    都说人是群居动物,合群才能给人安全感。而喜欢孤独的人便成为异类,游离于人群之外,格外突兀。

    实际上,对于某些人来说,沉浸孤独比和人相处更加轻松舒服。

    周国平曾说,"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而我也是不善交际,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着,不喜欢和陌生人说话,跟不熟悉的人寒暄客套都会使我感到尴尬。

    走在路上遇到半熟不熟的人,会因为要不要打招呼这个问题想很久,恨不得立刻找个地缝钻进去,逃避一切。

    有尝试改变,像那些合群的人一样,努力社交,尝试迎合他人,于是我发现,比孤独更难的是假装合群。

    网上流行过一句话:你努力合群的样子,真的很孤独。

    既然都是孤独,那为什么不干脆享受这种状态呢?

    他们对这只青蛙的叮嘱,活像一个家长对自己孩子爱的嘱咐。可这只虚拟的青蛙压根听不懂得他们在说什么。

    这样一来,与其说是叮嘱更多的是自言自语,

    与其说是自己的儿子,它似乎更像我们,孤独的我们。

    前阵子有个词特别火,叫做“空巢青年”。他泛指远离父母独在异乡、独自租房、并且独身,能交心的朋友没有几个,最常联系的人是快递或外卖小哥……

    一个人居住,一个人生活,一个人上班,一个人回家,一个人做饭,感冒了一个人照顾自己,一个人吃饭,开心时一个人开心,伤心了一个人哭泣。

    这样的人养了一只一个人居住,一个人生活,一个人上班,一个人回家,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旅行的蛙。

    想想似乎惨极了。这也是为什么蛙待在家里时,总是希望它能出去走走。出去之后,寄回来的明信片看着孤孤单单的,又希望它能结识点小伙伴。这种对青蛙孤独和自闭的担忧,更像是对自己孤独的自怜。

    面对这种孤单的情况,想要出门交际,但想想似乎又很麻烦,最终还是选择躺在家里宅着最舒服,这种状态正是当代年轻人的典型,接受并学着享受孤独。

    有网友说,“留守儿童、空巢青年、空巢老人,可能是我这辈子要体验的三种状态”。

    这三种状态无不是伴随着孤独而生。

    留守儿童空荡的童年,缺少父母的疼爱与陪伴,如野草般成长。

    独自在大城市打拼的青年,美名曰为梦想奋斗,但深夜面对空荡荡的房间或是生病独自去医院看病时也会迷茫,怀疑这一切是否真的值得。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里会有越来越多的孤独时刻,经历丰富的中老年人在面对孤独,往往会有一种耻辱感,从而不愿意寻求他人的帮助,独自承受。

    这么看来,作为人类孤独像是无法摆脱的影子,即使是那些合群的人,当热闹散场,也同样孤独。

    正如同《孤独六讲》里所说的:一个正直完整快乐的人,不需要借助别人的隐私来是自己丰富,他自己就能让生命丰富起来。

    所以,孤独是一门必修课。

    我们要学会的也许不是挣脱孤独,而是学会接受孤独、学会与孤独相处。

    当孤单已经成为习惯了,也就不能称之为孤单了。它是你身体的一部分,就像是一阵风,吹过你的发梢,吹透你的身体,你打了个哆嗦,泡一杯热茶,一切又好了起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孤独是一门必修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wzs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