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在路上故事
《冈仁波齐》| 要出发,要前行

《冈仁波齐》| 要出发,要前行

作者: 路上一只眼 | 来源:发表于2018-04-18 21:11 被阅读0次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

    你无法完全了解一个人,你也无法完全了解西藏。所有的见与感都只是片面,即便纪实片也不是它的全部。

    ——题记

    上个月刚从西藏回来,昨晚刚看完《冈仁波齐》,是我心里那群最虔诚淳朴的藏民,寡言少语的静默、朴实无华的笑脸、毫无粉饰的表达方式……一切恍若历历在目,一切又是那么遥远。从西藏返回时,我甚至还在质疑朝拜这一行为,现在我懂了:那是信仰,至少它不会让你迷失。

    无意中发现这个电影是因为朴树,莫名喜欢朴树大概是因为他应了那句“归来仍是少年”。昨天听歌突然发现他的新歌“No Fear In My Heart”,是电影《冈仁波齐》的主题曲。随手搜了搜附近电影院,恰巧刚刚上映,也恰巧全厅只剩最后一个座位,仿佛冥冥中注定,只期待着揭开朝圣的那层面纱。

    藏传佛教认为,在释伽牟尼诞生的马年转山(冈仁波齐)一圈,可以增加一轮十二倍的功德,相当于平常年份的十三圈,是最为灵验而又积攒功德的。电影《冈仁波齐》正是发生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男主与同村包括孕妇、小孩、屠夫等共11人一同前往冈仁波齐朝圣。

    电影开头人物出现许久后才出现第一句台词,某一瞬间都快要怀疑这是一部默片了,而在这之后也只是只言片语的交谈。但也确是如此,那些极善的藏民大抵如此,寡言少语,却极为坦诚,大概那些能说会道的都做了商人吧!

    记得在扎西岗村住宿时,是一家家庭旅馆,女主叫卓玛,新婚不久,和丈夫以及父母一同经营这家旅馆。卓玛的父亲像极了《冈仁波齐》里的那位转经老人,或许更为祥和,脸上总是挂着浅浅的笑。还有一条叫jia(三声)gu(四声)的非纯种藏獒,也比电影中被绳拴着的藏獒更为温顺亲近人。

    去卓玛家住宿时恰巧她和丈夫都不在,适逢淡季,我和同行伙伴在村里绕了大半圈也没找到合适的住宿,要么大门紧闭,要么毫无人影。直到来到卓玛家门口,两个穿冲锋衣的驴友恰巧外出回来,便带领我们进了小院,卓玛家此时入住的还有另一对母女。冲锋衣驴友轻车熟路地招呼我们进门,卓玛父母赶紧笑脸相迎地给我们拿来热水,然后静静地站在火炉旁或是端坐在沙发上。大概是语言不通吧,是驴友在给我们详细介绍各种住宿及饮食情况,而在卓玛回家前我们早已选房入住,直到第二天离开前才一并结算。可即便只是住宿一天,卓玛也主动给了我们一些价格上的优惠。

    卓玛大概一米六多的个子,脸蛋是红通通的高原红,温柔瘦削,却又十分能干。卓玛的父亲则和影片里的转经老人一样,手里永远摇着转经筒,要么就是拉扯着摆放在沙发旁的大型转经筒的线在念经,没有丝毫空闲。即便住店的旅客们拉着他和卓玛母亲拍照,他也只是咧嘴笑着摇着转经筒拍几张照,然后便安详地坐到旁边的长凳上。

    除却与汉人相处,藏民之间的相处模式也极为安静,在这样的村落里少有那种不停歇的喧哗。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他们一家四口人坐在长桌旁吃饭的情形,和《冈仁波齐》里男主在饭桌前决定要去朝圣时的情形一样,大家各自手里拿着糌粑,面前一碗酥油茶,安静地就着茶水往下咽,偶尔聊一两句,也大都是简短的对话,绝没有滔滔不绝的言论。

    对于朝圣,想起去年在夏河(甘南藏族自治州)旅行时,我问过老莫(青旅老板,人物来自往期推文《老莫老莫》)这些人为何要朝圣。在夏河,我是第一次见到虔诚匍匐朝拜的信众,那时满怀惊愕与感动的情绪。老莫说:他们朝拜不单纯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祈求众生平安幸福。我错愕,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解释,心想岂不是和薛之谦“我的愿望是世界和平”那般?难道老莫在逗我玩?毕竟他给人的印象也就是个大小孩。可正是在《冈仁波齐》里,11位村民在前往拉萨朝拜的路上遇到的一位老者也恰好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们要祈求众生平安幸福,也许愿自己一生平安。原来这真的就是朝圣!

    “那么他们经济来源呢?”我问。老莫说:其他藏民也认为朝圣是种崇高的行为,愿意给他们提供水和食物。我想我大概是误解了老莫的意思,或者老莫在这点上也本就不太清楚。直到《冈仁波齐》,我才知晓原来经济来源还得靠自己存款以及临时打工挣钱,而所谓的食物住宿救济大概正如电影里那个免费提供住宿2个月的藏民老板娘,不收费是想要你连同自己的那份心愿一起去朝拜。当然,也必然有信徒是单纯因为信仰和善心而免费提供饮食住宿的,只是不可能一路都恰好碰到有房有食的救济。大体来讲,朝圣行程近乎全部的费用还是由自己承担。

    在西藏旅行时,从林芝返回拉萨后,莫名又认识另一个拉漂(汉族)。出门在外,我算是一个十分警惕小心的人了,但即便如此,我也总会愿意去信任别人。可我没有想到,不设防的信任也容易被骗取,被骗的不仅是钱财,更是信任。他自诩佛教徒,我不愿相信一个佛教徒会轻易骗人,我开始质疑,质疑自己,甚至是质疑这个社会。

    那天晚上,我独自走在八廓街的石阶路上,一圈又一圈,紧跟着急匆匆走在游客中转经的信徒,然后又站在大昭寺门前看朝拜的信徒。我开始怀疑朝拜的意义,心想:如若朝拜真有意义,岂不每个人早已愿望成真了?我又在那里想了很久很久,觉得朝拜的意义或许只在于做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但现在看《冈仁波齐》——这部真实还原藏民生活的电影,好像更近一步接近藏民的内心世界了,才知道那还不够,因为朝圣于他们,那是信仰,是始终不会让你迷失的指明灯。

    电影中有一句话出现频率很高,“那很好”:决意出发朝圣时,“那很好”;路过盖房子,“那很好”;听说屠夫戒酒,“那很好”……电影朝圣途中遇到的那位老者还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着急。”磕长头时不该带头饰、头要磕到地,步数不能走太多。而藏民在与每一个人告别时,不是说“祝你好运”而是最朴实的“祝你平安”。我想,祈求好运的我们或许是太贪婪了吧!这部电影的朝圣路上,诞生了一个新生命,也逝去了一个年迈者,或许生命也是公平的,至少老人多年的愿望是实现了。

    电影有一段讲述山体滑坡保护小孩而被砸伤腿的信徒述说着自己家庭的不幸,可最后依然坚持希望众生平安。我想,每一个感受着世界美好的我,都愿意对那些曾经受过伤害却依然美好的人说:谢谢你依然是那个温暖的人。

    关于玛尼堆:

    影片中,老人每隔一断时间就会往路边放几块石头堆成玛尼堆,据说玛尼堆是要念多少遍经文才能堆放一颗石头。真假与否,为了尊重藏族文化,我们最好不要随意堆放石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冈仁波齐》| 要出发,要前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bb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