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昨天是3月8日,也是众所周知的节日“妇女节”。
但随着网络用语的发达,越来越多的人却更喜欢将这个节日称为“女王节”“女神节”。
甚至还一度衍生出来3月 7日的“女生节”。
特别这些年来,“女神节”“女王节”,这些听上去似乎比“妇女节”更顺耳的称呼,在互联网商家的刻意宣传下,更是大行其道。越来越多的女性提起“三八妇女节”时候,更喜欢选择“女神节”“女王节”来替代原本的“妇女节”。
殊不知,当女性自以为美化了这个节日称呼的时候,恰恰中了资本主义的陷阱,贬低和物化了女性自身。
2.什么是“妇女节”
首先给众位做个简单科普。
妇女节的又被称为“国际妇女节”,其全称应为: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
早期西方社会中,女性是没有地位可言的,甚至连“人”都算不上。
当时的《人权宣言》等著作中,“人”的定义,仅仅是拥有市民权的男性。甚至就连著名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都曾说过“男人有宽广的胸腩和瘦小的臀部,而女人有狭小的胸膛和宽大的臀部,因此,女人更应该呆在家里、坐着不动、操持家务、生儿育女。”这种带有明显歧视性的话语。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女性开始逐渐脱离家庭参与工厂劳动。而正是在劳动中,女性关于平等和权利的思想开始觉醒复苏。
1908年3月8日,美国纽约市街头,近15000名妇女纷纷出动。
她们高呼着口号“面包与玫瑰”,提出了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劳动报酬、让妇女也同样享有选举权以及禁止使用童工等一系列能够保障女性经济和生活质量的要求。
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为了改善工作条件,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和游行。并在1908年纽约妇女提出的要求上,此次游行进一步提出了实行8小时工作制。
在这次游行里,不少参与者被逮捕。后来经过妇女工会同盟的保释,才得以释放出狱。
1910年8月,国际妇女书记处书记克拉拉·蔡特金(Clara Zetkin)主持召开了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来自17个国家的100多名妇女代表出席。
此次会议上,克拉拉·蔡特金起草了《关于争取妇女选举权基本原则的决议案》,并且正式提出:各国社会主义妇女每年要有一个节日。妇女节必须具有国际性和认真地筹备。
1911年3月,奥地利、丹麦、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的劳动妇女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庆祝国际妇女节的活动,当时总计人数超过了一百万人。
1921年9月,第二届国际共产主义妇女代表会议在莫斯科召开。来自28个国家的82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正式将3月8日这天,定位了国际妇女节。
至此之后,每年的3月8日,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妇女都会在这天来庆祝这个属于自己的节日。
1924年3月8日,在国际妇女节正式确立的第三个年头,中国著名妇女活动家何香凝带领国内各界妇女,在广州主持了第一次举行纪念“三八妇女节”的集会。并且提出了“废除多妻制、禁止纳妾”等口号。
在此之后的几年里,中国妇女们也纷纷觉醒,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地,都相继在3月8日这天开展了大规模的纪念运动。1927年3月8日,武汉更是举行了10万妇女大游行来庆祝这个节日。
1949年12月,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出台相关规定,确立每年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并且明文规定:妇女节(3月8日)属于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妇女放假半天。
纵观妇女节的由来发展,不难看出,这是一段无数妇女们不懈努力争取自身权益的历史。这个节日的存在,不仅仅见证了妇女们反抗男权社会与之斗争的经过,更象征着妇女用自己的努力创造历史奇迹的结果。
在高呼“男女平等”的当下,这个节日的存在,恰恰是证明女性自身奋斗努力最好的象征。
3.“女神节”和“妇女节”区别
“女神节”“女王节”的称呼,是这几年随着电商平台的兴盛而兴起的。
不知何时起,“妇女”这个称呼,对于许多不明真相的女性来说,仿佛成为了一种羞耻。
提到妇女,许多人本能联想到的词语大多是:农村妇女、家庭主妇。甚至还有黄脸婆,邋遢、没文化、年老色衰等形象修饰。
似乎沾上了妇女这个词,就净是一些不好的形容。
甚至还有一些龌龊之人,提到妇女,就认为是已婚女士。“妇女”一词,在这些人看来,就代表着不是处女,代表着不洁。
但实际上,对于“妇女”一词,官方司法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
年满14岁以上的女性称为妇女,未满14岁的男女称为儿童。
也就是说,只要你年满14岁,无论是否结婚,无论是否有过性行为,都属于“妇女”的范畴内。
随着妇女一词的被污名化,以及一些不了解妇女节来源的女性自身对于这个词语的排斥,一些商家抓住了女性群体的这个心理,他们嗅到了商机,适时地推出了“女神节”“女王节”这样的宣传语。
甚至在推广中不遗余力地进行洗脑;
“扮靓女人,购物添光彩;给力三八,美丽只需1元”
“美丽女人,情动好礼”
“三月女人天,老公显真爱,亮丽伊人节,购物添光彩”
这些随便从网上找的促销用语,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吹捧女性只需要外貌美就好。别管三七二十一,买了你就美了。
似乎在他们眼中,女性只有外貌美,才是唯一的王道。
这难道不是对女性的物化和侮辱吗?
更别提还有所谓的3月7日女生节。这个原本由一些高校女生发起的节日,在一些人暧昧不明的笑声中,更是将女性分为了三六九等,将女性群体分裂剥离,甚至是将女性看成了他们的玩物。
殊不知,当女性自己否定“妇女节”这个本就带着女性抗争纪念意义的节日称呼,而接受所谓的“女神节”“女王节”这些带着歧视偏见的词语时,就是在否定岁月流逝后不再年轻的自己,更否定了其他各个阶层和年龄段的女性群体。
在女性群体还没有得到真正平等的现今,我们女性更应该先团结起来,共同争取属于自己的权益。
而不是被这些称呼迷惑,继而分割自我,否定自我,
4.结语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觉得我是不是上纲上线,小题大做。
但是当你细细品味妇女节来历时,你会发现,这个节日,它本身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提醒女性:不要忘记曾经的血泪与不公,不要忘记曾经的奋斗和抗争。
身为现代社会的女性,大多数生来就享受着社会的权益。然而,现今女性所拥有的,是那些女性前辈们用自己的努力换来的,而不是亘古不变天然存在的。
当“妇女节”这样一个本来为了纪念女性自身奋斗的节日称呼,变成了商家口中割裂物化女性鼓励消费的“女神节”时,难道这不是一种落后?
当女性自己都不尊重自己,自己内部都要搞分裂时候,又怎么能指望他人的尊重?
女性不应当因为年龄相貌被“待价而沽”,更不应该忘记百余年来前辈们的奋斗。
无论你已婚或未婚,无论你二十或五十,无论你从事何种工作,希望女性能够都不要忘记:
妇女这个称呼,不应该被随便定义。
正如同女性,不应该被条条框框束缚。
我们就是妇女!妇女并不羞耻!
(这里是酥酥
写我所思,书我所感
阅读 | 观影 | 爱玩 | 爱思考| 爱一切小美好
简书:酥酥甜心糕
公众号同名,欢迎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