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在帝都工作了快5年。接触了很多学生。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北京101中学的高三女生和一个十一学校的高一男生,他俩的出国考试成绩远远高于大部分国际学校的同龄人甚至很多名校大学生。
我问他们平时都是怎么学英语的,小姑娘说受家庭坏境影响,从小就看英文书籍,一直到高三基本没有间断过。小男生更不用说了,经常在课间休息时拿出一本讲英国历史的全英文书看。
但是也有很多水平明显非常初级但是硬背家长逼迫学出国考试的。这样的学生其实很多都应该从基础学起。
身边也有很多毕业多年的朋友来问,想学英语不知道怎么下手的。
今天我就简单跟大家说一说成人(与婴儿儿童学英语不一样)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材料。
2.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位在外语学习界享有世界性声誉的伟大人物:美国著名语言教育学家Stephen D. Krashen 史蒂芬 克拉申教授,目前为美国南加州大学荣休教授。
此人花了毕生的精力致力于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的研究,早在80年代初期就提出了五大假说理论。
我们今天要谈的,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理论:Input Hypothesis 输入假说。
Krashen认为,学习第二语言最有效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阅读。而且只有“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才能帮助学习者习得语言。
什么叫“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举个例子:假设你是个德语小白,发音单词语法都没学过,把你扔进一个纯德语的工作环境中,天天跟一群发音需要嚼大舌头的人待俩仨月,你觉得你能学会德语吗?答案当然是no!为什么?因为你听不懂,那些声音就跟杂音噪音一样,都是“无效输入”。
换句话说,我们在选择学习材料时,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难。书籍所表达的内容,你看了后得是能够大概理解的。
有2000的词汇量再学新概念1就是太简单,啥也学不到;但是硬要去读柏拉图看经济学人那就更难啥也学不了。
所以,分级阅读,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水平定制不同的阅读级别。
3.
那什么样的材料比较适合自己呢?这里就引出相对应的一个原则:i+1。
这条公式原则可以说是大家在学习任何语言选择材料时最为核心的一点。
i 表示你目前的英语水平,1表示难度。i+1就是指你所选择的任何阅读材料,都要是在你目前的水平i 的基础上增加了1点难度。
这个难度必须是你能接受的。另外,还要保证足够的输入量。
等过一段时间感觉自己吸收了进步了,记住千万不要待在舒适区(Comfort Zone),要逐级一点点增加难度。注意不能一下子很难,不然就像我们刚刚讲的理论那样,太难了就是“无效输入”。
一句话,材料的学习要循序渐进,一直保持i+1的状态,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这个理论也可以解释一些大家常见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你和别人都在学新概念,用一样的方法别人就学很好而你却觉得没用;
大学去英语角大半年发现口语也没长进,那你有没有意识到你练口语的partner单词发音还没有你准确,句子流利度还不如你;
有人看美剧电影就能记住地道的口语表达,练得一口纯正的美音英音,而你刷完仅仅只能蹦出几个骂人的单词,可能连剧的英文名都说不准确。
4.
了解完理论,给大家推荐口碑不错的两个教材:
1)柯林斯词典:结合单词真正的使用语境,用完整的句子给你解释单词。
此外,高达2.5亿的语料库中,五星标注了14600个常用分级单词,掌握了它们,任何材料能够读懂90%。
2)赖世雄老师的《赖世雄美语从头学》系列,一共7本书,从发音、入门、初级、中级、到高级都有。
自己具体适合哪本,到书店去看。看懂40%的内容差不多就可以买了。
如果这个理论对想要学英语的小伙伴们有用,那就赶紧开始选择教材学起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