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0807603/5a7295d9c2625b13.jpg)
“有故乡的人,才有春天。”
当我读到这句话时,心里抽了一下。
这两天一直读余秀华的散文集,蓦然明白为什么对她情有独钟。
曾经有人质疑我喜欢余秀华是不明所以的行为,他的口吻对余秀华有明显的轻视。
记得当时我顿了顿,解释说是喜欢她驾驭文字的天赋异禀,其实,那时的我内心也飘着一团浆糊,从没细想过是余秀华的什么特质吸引了我。
今天下午,心情闲散,窗外翠黛葱茏,风赶趟儿地涌来涌去,一浪浪撵着葡萄浓郁的青涩气息四处溃散,撒满角角落落。
豆米似的葡萄粒挤挤挨挨,探头探脑,仿佛着急忙慌地要炫耀它们晶莹剔透的未来。
一茶一桌一椅一窗景,静静地读一本中意的书,怡然自得。
这是我喜欢的生活,活在触手可及的尘世,活在一片飞扬跋扈的翠绿中。
葡萄叶层层叠叠密密匝匝,拥挤着你推我赶,把一世喧嚣挡在窗外,窗外的繁华和热闹是他们的,我只喜这偏居一隅的宁静。
只喜这翠绿环绕的“城堡”,城堡里有我的大海、珠贝、珊瑚和大马林鱼。
我沉溺其中,甚至可以几天足不出户,哪管窗外的山高水长、天阔地方。
这是我想要的“百年孤独”,不被打扰,偷着欢喜。
敷在草木上的夕光,透过树隙碎在核桃木的书桌上,似一地早起的月光,淡淡的,冷冷的,有触摸的微凉。
小蜜蜂飞来飞去,小麻雀叽叽喳喳,小黑狗汪汪撺跳,脚下的锦江水一路缠绵。
累了,就趴在窗楞上,遥望,世界就是一指树隙,那么远,又那么近,那么大,又那么小。
乏了,就陷进软椅的深处,仰头,微眯着眼,任由偶尔掉落的阳光抚摸我的脸,有微微的暖意。
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随心所欲,这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执着地,把大自然搬到了窗前,每夜每夜,花香、鸟鸣、星空、月色,就匍匐在我的睡梦里。
这是我日日守望的春天。
只有有故乡的人,才有春天,而我执拗地移栽了一片春天,执拗地想要一个故乡。
故乡就种在心里,悠远绵长。
余秀华说她没有故乡,因为残疾,一辈子没离开过一个叫横店的村庄,只有离开了去到一个遥远处的人,才有故乡。
这是她一生的惆怅。
没有故乡,没有乡愁,内心缺乏一个春天的张扬。
可她不知道的是,有故乡的人,内心塚着乡愁,乡愁牵念的是亘古不变的遐想。
在许许多多的梦里、字里、歌里、诗里,乡愁成了一片片回忆的海。
有故乡的人,是一叶叶浮萍。
所以,一辈子没离开过横店的余秀华是幸福的,她没有浮萍的疼和忧伤。
她内心的根植于脚下的泥土,有着地的力量。
有力量的文字才能打动人心。
她的诗歌来源于大地,于是有大地的磅礴;她的文彩来自山涧,于是有泉水的清新;她的灵秀来自原野,于是有无拘无束的广袤;她生于泥土,长于泥土,于是有大自然的真实和通透。
我喜欢她,也许是因为她就这样,活在了我的故乡里。
她的文字说了我想说的话,她的思想彰显着我的情结,执着的,卑微的,无奈的,渴望的。
我的故乡也有一串串的矮房、蜿蜒的泥巴路、四季常青的翠竹、起伏的山峦、荒草疯长的田埂。
但我和它们隔着岁月,隔着一程一程的风雨,隔着无垠的墙,梦得见,够不着,听得见,抓不着。
握在手里的,是一片一片的回忆。
故乡的人、故乡的情、故乡的童年、故乡的山风,在心底一阵阵碾过,碾成惆怅的汪洋。
不止一个人笑话我,只在农村混过几年,不知粮草季节,不懂作物秋黄,像我这样肩不能挑、背不能扛的人,在农村就是个废人。
他们这样哂笑的时候,可曾想到,那个叫栗坪山的小村庄就镌刻在一个“废人”心里,墓志铭一样,顶礼膜拜。
有故乡的人,开出的春天像一首歌,写歌的人用心,唱歌的人倾情,听歌的人会流泪。
那是心灵的礼赞。
乡愁,你在少小离家的背包里,而我在华发渐生的归途。
那是一世的遥望,一世的等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