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佛心得佛、儒、道专题感悟
你眼中的幸福是真的幸福吗

你眼中的幸福是真的幸福吗

作者: 霁色暖光 | 来源:发表于2019-06-27 13:46 被阅读2次

    最近一段时间我学习了索达吉堪布的书籍《离幸福很近》,虽然只粗略学习了前几课,但仍对我有很大帮助,这本书是针对佛教初学者建立佛教基础的认识与观念,不涉及深奥的佛法意义。

    首先这本书对于接受了二十几年世间教育和熏陶了所在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习气的我有着巨大的冲击,体现在思想上文化上甚至生活中,不能算是推翻了全部的三观,而是一部分观念开始摇摇欲坠。

    我动摇的部分是我的个人思想与处世观念。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互联网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让人们幸福感趋于上升,但是二者并不是始终成正比的,现代人生活普遍提高了,烦恼也愈来愈多,人们开始认识到精神的重要性,学心理学人的开始多了起来,增多意味着人们心里问题也多了。

    时代在变化,而我们却越来越焦虑。

    贫穷的人一辈子拼命的赚钱,坚信有了钱就有了幸福快乐,富有的人一辈子拼命的研究怎么能有更多的钱怎么能有显赫的地位,坚信有了钱财与地位就会幸福快乐。

    且不说人们所追求的物质与精神,就先说说我自己,我认为我是内向型的人,具有内向人普遍的敏感,小时候不爱说话不敢说话导致社交圈太小,朋友也不多,一旦自己被否定总想成为别人,比如想有外向活泼的同学的好性格,想成为具有号召力的具有领导能力的人,想成为和老师同学搞好的关系的人。

    总之哪种人受欢迎哪种人看起来特别快乐就想成为哪种人,唯独不想成为自己。

    于是我开始观察他们,学习他们的言行举止,却总是浮于表面甚至东施效颦,我迷失于这些外表光鲜亮丽的景象,却不懂得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心,那时候我总是疑惑,为什么那些和我一般内向又文静的同学仍然交到好朋友,仍然过得很开心,后来我终于明白,他们都对自己有信心,都坚持骨子里的自己啊。

    曾经我以为幸福就是来源于一个好的性格,我所谓的好的性格就是外向和与大多数人有共同话题,还有很多人认为幸福来自金钱、来源于爱情、来自地位等。

    而从佛教的根本观点“万法唯心造”来看,幸福是一种得到满足的心态,即幸福根本是心。

    1、幸福在内,不在外

    如今许多人认为,幸福的根本是金钱,心理学家认为,金钱对于人的幸福感所起的作用只占五分之一,人们往往认为,达到某个外在的标准,就会获得幸福,但事实上,当达到这些标准是,也不一定真的幸福,穷的时候我想有很多钱,想有个大房子,想有辆车,当你获得这些东西时是很开心,过一段时间后也没什么兴奋了。

    幸福无关乎外境,它只是内心的一种状态。

    我们天天看电视,看手机视频,在各种信息充斥下,自己的心随外境而转,认为买名牌多么开心,羡慕当网红赚钱多,其实稍有不慎幸福离你可能越来越远。

    2、幸福非常,乃无常

    在许多人眼中,认为那些有钱有地位的人很幸福,可是很多生前所谓“幸福”的人,最后却成了可悲的人,比如现在有些当官的人,因为贪污腐败而入狱或者抑郁而终。

    欲求幸福,应当借鉴佛法的智慧。

    现在不少人觉得幸福来自对外境的占有和享受,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若能懂得幸福的根本在于心,而不一定要实现某个外在目标,那就很容易可拥有幸福。

    一个人是不是幸福,光看外在是判断不出来的。1924年,英国哲学家罗素到四川访问,他和陪同人员坐着两人抬的竹轿上峨眉山。正值炎热夏天,轿夫们累得满头大汗,罗素想这些轿夫一定痛恨坐轿的人,或许轿夫在想为什么他们不是坐轿的人。

    到了半山腰,罗素让轿夫停下来,他观察他们的表情,发现轿夫们又说又笑,没有丝毫埋怨,反而给罗素讲笑话,还好奇的问他国外的事。

    后来,在《中国人的性格》一文里,罗素引述了这个故事,并得出这样的结论:“用自以为是的目光,看待别人的幸福,这是错误的。”

    所以,在判断一个人幸福与否时,不能仅凭外在的现象。、看到无钱无势者,不要以为他们不幸福,看到荣华富贵者,也不要以为他们肯定幸福。

    以前我总以为人缘好的朋友多的人很幸福,后来我知道饭局多了反而没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有些饭局也并不想去。我现在觉得大部分的时间属于自己也很好,可以做很多喜欢的事情。

    我曾经羡慕学习特别好的人、长得好看的人、被很多人追求的人、有钱的人,现在看来我仍是欣赏他们但我再也不羡慕他们,因为我认为我拥有了让人更羡慕的事情就是学习佛法,我没必要自卑也没必要自信,“我”本身就不存在。

    幸福的小诀窍

    1、要有面对痛苦的能力

    享受快乐时,一定要有所准备。当我们遇到不愉快时,要善于从反面挖掘出价值,没必要怨天尤人。当别人骂自己时,可当做修忍辱的机会。一方面要憧憬光明,一方面要准备面对黑暗。

    2、灭除自私自利心

    佛教认为,痛苦来自于“我”的执着,只要自私自利心存在,痛苦就会一直伴随自己。还有个甚深的理论——人们牢牢执着的“我”,在本质上是不存在的。如果通达了空性,就可以获得永恒的大安乐。

    一切快乐的根本是利他,一切痛苦的根本是自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眼中的幸福是真的幸福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il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