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贵州大山深处的西江千户苗寨,几乎所有的本地女性,都梳有高高的发髻,未婚女性发髻旁插一朵牡丹花,已婚女性是在发髻后面别一把梳子。
苗族有许多支系,千户苗寨属于黑衣苗,少女们穿着一身黑色的在袖口、裤脚、裙摆上绣着别具一格花案的苗族便装,淡妆的面部,窈窕的身材,高耸的黑色发髻,配上鲜艳的牡丹娟花,显得娇俏可人,风姿别样。
她们为什么佩戴牡丹花?
二、
本地导游这样讲:古时候炎帝黄帝和苗族的首领蚩尤打仗,怎么打也打不过他,于是炎帝想了一个主意,和他的兄弟黄帝联手打蚩尤,结果把蚩尤给打败了,族人几乎全部被歼灭。余下的其他小部落的苗人,被炎黄二帝追赶,他们先落脚到湖南,追兵赶上,又逃到贵州,由于贵州地貌险峻处处是山,地无三里平,且山中多有致命的瘴气,炎黄部落就没有再追赶,于是有了千户苗寨。
家乡是回不去了,苗族的人们,为了纪念他们的家乡,取家乡洛阳的牡丹花,作为头饰,以示思乡之情。
洛阳牡丹?我的祖先,是千户苗寨先人们的仇敌?
前几年在洛阳的青要山旅游景区,见有一处景点标为蚩尤归降黄帝处。
《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向。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由于历史上长期的颠沛流离和战乱不断,苗族的传统文字已经失传,大多数的民族历史都是靠口头传述,其中黔东南地区的口头文学《指路经》是一部诉说民族来源的经文。
《指路经》顾名思义就是“指路的经文”,当然不是给活人指路的,而是给死者的灵魂指路的。苗族人相信老人去世以后其灵魂要回到发源地与祖先团聚。
《指路经》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其中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苗族祖先居住地的富饶和安居乐业,最后与汉族的三次战争,战争失败后携家带口迁徙的情况。
在《指路经》第二部分开篇内容描述祖先居住地形是这样描述的:
fangb hlat jius deix lail祖先的地方真是好
fangb hlat fangb jox dal祖先的家乡是个遥远的地方
hlat hxiet eb bongx bil 祖先居住在浑浊的大河边
hlat hxiet eb nox nangl祖先居住在碧绿的大河旁
fangb cangt was zenx dlangl宽敞的地方平洋洋
cangt was liek waix lail 宽敞如天上
liek ghab fangb waix dol如天上无边
dit niongd jius vangx bil地方宽无垠
ib mais ngangt saix dol看一眼很远
ob mais ngangt saix dol再看也很远 hlat hlongt sos niox dlangl 妈妈回到了家乡
hlongt leit eb bongl nangl回到水漫无边的家乡
hlongt leit eb bongl biel回到水漫无迹的地方
hlongt leit naib zangx hlangl回到平坦无垠的家乡
……
三、
被白水河一分为二的千户苗寨,街道纵横,商业气息浓郁,夜晚流光溢彩,两岸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木质吊脚楼的地板吱吱呀呀作响,本地人们忙着照顾生意,警察全副武装在街上巡逻。
白水河缓缓的流淌着,这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群山环绕,满目青翠,吊脚楼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半山腰。牡丹花儿开在绿莹莹的龙脊梯田间,开在光闪闪的银饰铺里,开在吊脚楼的美人靠上。
我轻轻的来,又悄悄地走,从旅行中巴下来双脚落地,到走完七座风雨桥,坐上返程的景交车,都没有告诉她们,我自洛阳来,要回洛阳去。
上传中,请稍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