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四念住内观
《瑜伽师地论》四念住1

《瑜伽师地论》四念住1

作者: 觉太极崔云鸣 | 来源:发表于2019-02-05 08:41 被阅读104次

    《瑜伽师地论》四念住1

    前  言

    文 | 观诸法如

      「四念处」是旧译,新译叫做「四念住」。《瑜伽师地论》四念住,参考数据主要引用《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八.<声闻地>有关四念住的内容。若是引用其它经论的数据,也会特别注明。内容大约有:

          身念住:「云何为身?云何于身住循身观?云何为念?云何念住?」

          受念住:云何为受。

          心念住:云何为心。   

          法念住:云何为法。

          念住:解释云何为受。

          心念住:解释云何为心。

          法念住:解释云何为法:盖与结,法念住─对治盖与结的七觉支。

          住循身观、住循三观,有六义。

          建立四念住的四个理由。

          总释念住的名称。

          《大般涅盘经》:「阿难,如汝所问,佛涅盘后依何住者?阿难。依四念处,严心而住。」佛在经典开示,佛涅盘后,佛教徒要依四念处安住其心。

          佛说四念处是「一乘道」,《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四.<六零七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一乘道,净诸众生,令越忧悲,灭恼苦,得如实法,所谓四念处。何等为四?身身观念处,受、心、法法观念处。」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一乘道,又称为「唯一的道路」,可以解释为一乘之道,修行人最终去到一个地方,那就是涅盘。

          《别译杂阿含经》卷五‧<一零二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优楼频螺聚落,泥连河侧菩提树下,成佛未久。佛于树下,独坐思惟,而作是念:「唯有一道,能净众生,使离苦恼,亦能除灭不善恶业,获正法利,所言法者,即四念处。云何名为四念处耶?观身念处、观受念处、观心念处、观法念处。

          若人不修四念处者,为远离贤圣之法,远离圣道。若离圣道,即远离甘露。若远离甘露,则不免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是等人,我说终不能得离于一切诸苦。若修四念处,即亲近贤圣法者,若亲近贤圣法,即亲近贤圣道。若亲近贤圣道,即亲近甘露法。若亲近甘露法,即能得免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若免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是等人,即说离苦。」......

          修行,主要的目的就是使令自己的心清净。如何修行能令心清净?佛说:依四念处。四念处能使令众生的心清净,远离痛苦烦恼,灭除众生恶的的行为,获得正法的利益。什么是四念处呢?观身念处、观受念处、观心念处、观法念处。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修学四念处,就会远离成圣贤的法门,与圣道逐渐远离;如果与圣道逐渐远离,就会与甘露法门逐渐远离;如果与甘露法逐渐远离,众生就免不了遭受生、老、病、死种种的忧悲苦恼。若能修学四念处,就是亲近成就贤圣的法门,也是亲近甘露法门的熏习,也就能免除生、老、病、死的种种忧悲苦恼,究竟离苦得乐。所以佛教徒应当修学四念处。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二.<游行经>:「是故,阿难!当自炽燃,炽燃于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云何自炽燃,炽燃于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阿难!比丘观内身精勤无懈,忆念不忘,除世贪忧;观外身、观内外身,精勤不懈,忆念不忘,除世贪忧。受、意、法观,亦复如是。是谓,阿难!自炽燃,炽燃于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阿难!比丘观内身精勤无懈,忆念不忘,除世贪忧,观外身、观内外身,精勤不懈,忆念不忘,除世贪忧。受、意、法观亦复如是。是谓,阿难!自炽燃,炽燃于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 佛告阿难:「吾灭度后,能有修行此法者,则为真我弟子第一学者。」

    甚么是「自炽燃,炽燃于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阿难!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比丘应当精进修持「四念处」。观内身精勤无懈,忆念不忘,消除对世间的贪忧烦恼;观外身、观内外身,都精勤不懈,忆念不忘,消除对世间的贪忧烦恼。其它如受、心、法观也是如此。」

            佛陀最后告阿难尊者:「在我灭度以后,能有修行此法(四念处)者,才是我真正的弟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瑜伽师地论》四念住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om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