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里独到之处是幽静,有时会静得让人有些错觉,误以为人类中只有自己存在。要不是远处偶尔会传来一些鸡鸣声、狗叫声,真的以为是荒山野岭,杳无人烟,实在是寂寞。
老人说,能在农村里长期生活着的,大多是一些认命的、能耐得住寂寞的人。如果你心有不服,美其名为胸有大志时,就要想办法走出大山,采用适合自己的各种方式走出去。
小时候,母亲就说:“你如果不想一辈子那么辛苦地忙着农活,就要认真读书,才能走出大山,读书是走出去的唯一出路。”我知道爸也会这么想,只是他不善于言辞罢了。父母在这一件事上少有的一致。
话虽这么说,小时候的我可不会想得那么远。读书是本分,别人都读,父母也肯送的,我上学便是了,至于学得怎样,我没考虑那么多,我看到的尽是周围能看到的人和事。
而且,我看到的读书人未必就一定走出大山,走出大山的未必就是读书人。比如我的堂叔、堂姑们,还有梁公的儿媳妇等等这些人,说起梁公的儿子们,真有些话头来着。
梁公生有三男二女,个个长得身强力壮,都不是病秧子,他儿子的名字简单却不甘平庸,分别叫做大才、二才和三才,女儿分别叫做大雅和二雅,不是先生起的名,老爹给起的。
也不知梁公是怎么想的,他大字不识几个,却不甘让子女随他老路。所以,二才、三才都当兵去了。大才不当兵,在隔着一条岭的外县村庄念村当上门女婿,却能够活出人样。
那个时候,大才虽然是个上门的,但不熊,肯干活,什么脏活、苦力活都自愿去做,说话响又中听,所以,在念村他被村民推选为村干部,到后来,又成为乡干,直到进驻县里。
梁公基本不提他的大儿子,因为他说过:“上门女婿就是别人家的儿子,我不能管,也管不了,是好是歹由他去吧,只要不给我丢脸面就行,若是他给我丢脸,这个儿子我不要。”说得有些绝情。
二才当兵,在部队里求上进,不断地提干,虽娶了村里的媳妇,但媳妇后来又随军去了,两三年回来探亲一趟,就像来了陌生人。作为军属的梁公还是像那一头牛,埋头苦干。
三才当兵,在部队里走了一遭,练就了强壮的体魄,三年后复员回家,在村里务农,高中文化的他却不怎么会说道,不太讨人喜欢,因为他的口头禅是:“你怎么总是这样。”
他随便的一句话,会给人的心里留下了心理暗示,别人总会想:“我这样子很差吗?”尽管有时候,他说的是好话,却被人们误解。其实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谁都希望得到表扬,而不是否定和遭到质疑。
三才虽然不会说讨人喜欢的话,但外表不差,身材魁梧,浓眉大眼,英气十足,而且,他也是干活的好手,手脚勤快。我的爷爷说:“梁的儿子们都不赖,是好汉!”
爷爷说是好汉就是好汉吧。总之,一个人的喜好都是不同的,评判标准也不同,只要不违背众意,又何必去较真呢?我打小起,就感觉到成人的世界里,有太多的评判差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