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常常苦于很难养成习惯,认为是自己缺乏毅力,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这本书中提出这样一个观念:对于我们的大脑而言,是没有好习惯和坏习惯之分的,因为在大脑看来,习惯只是我们在一定时间内重复某种行动,无论这种行动好与不好,我们身体都会记它。
但是我们为什么没有能够将想持续做的事情转化为习惯呢?那是因为我们人类本身就具有对抗新习惯,维持现状的倾向,那么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必须要让新变化变成习惯之前,把旧的现状给慢慢代替掉。
一般而言,培养一个好的习惯会经过三个阶段,第一是反抗期,第二是不稳定期,第三是倦怠期。
首先,是反抗期。这个阶段一般是第1天到第7天,是最容易放弃的时候,所以给自己设定的目标不要太高,但是一定要每天坚持,从小目标一个一个地去达成。可以设立一些比较容易执行、难度又不大的短期小目标,并且好好坚持下去。
第二,是不稳定期。一般时间是在第8天到第21天,这个阶段持续的时间相对比较长。在这个阶段,我们可能很容易被一些预定事项或者其他临时事项我们的顺序和节奏,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建立持续行动的机制,从而把我们的行为模式化。那什么是行为模式化呢?行为模式化就是把我们想要培养的习惯转化成固定的模式,包括时间、地点和做法,然后认真执行。通过行为模式化,可以培养我们的节奏感,而且不容易忘记,例如我确定每天5点半到6点半这个时间段进行运动打卡,那就每天都在这个时间段去做这一件事,如果哪一天我没有能够在确定好的时间段去完成运动打卡这件事情,我很可能就会觉得浑身不对劲。我现在正需要养成每天运动的好习惯,因此我需要刻意的坚持将其转变为模式化。
第三,是倦怠期。一般时间段是第22天到第30天左右,在这个阶段,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症状:感觉厌烦提不起劲、感受不到培养习惯的意义、因一成不变而产生空虚感。这时候可能会无法感受到持续行动的意义或会产生不满足感。这些情绪都会化为“好像没有意义”“好无聊”“感觉好烦”等放弃行动的借口,而找各种放弃行动。我们之所以会觉得坚持没意义,是因为我们已经开始要适应“新习惯”了,习惯引力为了维持现状而设法抵制你所做的一切,做出最后的反抗。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花一些心思,在原计划上做一些小小的变化,帮助自己有效地度过倦怠期。
例如当我们觉得最近读书很无聊,或者觉得最近上班很无聊,提不起精神,这时候可以尝试着在书桌或者办公桌上摆上一盆小花儿,或者挂上一些喜欢的小挂饰,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哪怕是一杯奶茶等,这样小小的变化,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心情,从而调整自己的状态重新整装出发,对我们一直在坚持的习惯也能产生一个坚持的动力。
坚持,是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而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在很大层次上改变我们的生活状态。谨以此文鼓励自己,希望自己在写作和运动这两件事情上坚持下去。
关于文中提到的“习惯引力”的解释是:正因为身体对“培养新习惯”的变化感受到了威胁,所以大多数人对于新事物都是“三分钟热度”而无法勤奋地持续,最后就容易导致失败。
“习惯引力”两种功能:
1、抵抗新变化:一旦打算培养新习惯,身体就会开始产生反抗,试图不被新的行为影响。这就是人会产生“三分钟热度”现象的内部机制,也是培养习惯之所以会这么困难的原因。对于人类而言,倒不如说中途失败才是正常的情况呢。
2、维持现状:一旦大脑认定某种行为跟往常一样,就会拼命地维持这种行为,这也是习惯引力的功能。若想要将某项行动转化为习惯的话,只要持续新习惯一直到大脑认为这项习惯“跟往常一样”就好了。这是迎合人类心理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