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126371/64de657ecac7419a.jpg)
本篇,接着思考人群如何演变、构建新的生活。
这是思考未来社区、园区、产业区的基础之基础。
生活走向多元,并逐渐分化与生成新的社群、阶层。
需求的多元,带来技术与制造的多元,接着,便是生产模型的多元。最后,多元重新塑造人生活方式进一步分化。
理想国走向破灭,人们不再往同一目标走。
物质化很容易聚集人的欲望。
从持、住、用,走向精神。但没有信仰的人,一盘散沙。什么能聚集人们,失去根本的理由,组织就失去根基。强制,暴力,捆绑式外部因素,终将失去效力。新的需求是什么?
它在不断生成。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26371/7fe3a8b059635715.jpg)
令人难以捉摸,设计师如果不能洞悉这些变化,作品、项目、园区何以生存?
我的建议,回到人性深处,比如,未来的家庭、男女之间、社会产品分配、个人精神归宿、个人生活管理,人与组织。都需要重新考虑。需要颠覆性的思考。人会不会按照生命时段进行管理?
国家的意义会是什么?
这些都意味着变化,因为,人走的太快,不得不面临尚未准备好的未来。
“如彼得·德鲁克所言,现代化、工业化社会中产生的保姆式政府、万能型政府、由上而下的层级治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复杂社会。人与人因为移动互联、社区互联、互联网互联,形成各式各样的社群,自组织出形形色色的活动。自组织在这个时代中处处可见,从朋友圈子到各类协会,在企业内有自我导向团队、内部创业团队;企业之外有产业生态圈、平台型组织。社会上,从下而上层层自组织出具有行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社区或社群,如职业社群、行业社群与网络社群等,它们自组织、自治理、自发展,以自我解决多种多样的民生问题。”
我们得做好更充分的思考准备,否则,机器都可能淘汰我们。
不少人已经人生出局了,你不得不承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