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产品
教育干货 | 线下课转型直播的4大攻略

教育干货 | 线下课转型直播的4大攻略

作者: 简长长 | 来源:发表于2020-02-22 15:32 被阅读0次

    本文首发于2020-02-21,微信公众号「长颈鹿星球」,原文标题《教育干货 | 线下课转型直播的4大攻略》


    面对2020年伊始的新冠疫情,各省市的春季开学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些城市直接改成线上开学,有些城市延后开学,政策曰“听课不停学”。

    国内大部分线下教育机构面临着瞬间转型的大考,大型教育机构资源较为充足,但是大部分中小型教育机构并无直播经验,这种情况下如何是好?

    在2月初陆续收到几个伙伴的求助信息后,我计划紧急开一套直播师训课程,为【无直播经验的中小型教育机构的老师/校长】,分享一些直播课程的经验,目前已经结课,这里把直播训练营里大部分用到的方法发出来,也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转型直播的思路。

    我2月5日初拟的初版的师训大纲:

    后来发现这样7周的安排时间成本太高,大家都耗不起这个时间,于是压缩成两周内的4次直播课,快速开始,先带大家打开这扇门,后面遇到什么问题,再逐个解决。

    这里发出上版的大纲,是希望有更充足时间的机构,可以尝试自行安排【part2.每个老师尝试设计一节直播课】【part4.每周复盘与讨论】这两个模块。

    启程之后,路上难题不会少,有机构的伙伴们一起想办法,总是能越走越顺的。

    本文将从四方面介绍转型直播的技巧:

    一、直播工具篇;

    二、课程/内容设计篇;

    三、用户体验篇;

    四、标准化/体系化篇;

    下面是具体内容:


     一、直播工具篇  

    市面上的直播工具五花八门,我们怎么决定用哪一款工具呢?

    如果你的机构已经有自己的教学系统以及IT部门,那已经有同事帮你找好直播工具了,可以直接跳到第2版块的内容。

    而纯线下教学的中小型教育机构,拥有自己的实体场地,租金和人员成本很大,对于这类机构来说,大多都只能选择市面上现成的工具,而挑选的依据,据摸底发现大家最关心以下几项:

    入驻条款与收费;

    最多能看到多少个孩子的脸;

    老师的操作体验;

    学生的操作体验;

    而上述因素的优先级,各个机构又有所不同。

    因此,在直播工具上我不会直接告诉大家挑XX软件最好。而是希望各位能掌握一个决策常用的方法,这次可以让我们思考清楚用什么直播工具,下次也可以用于思考我们要挑哪一款电脑、哪个学校、哪个转型方向……

    Step1:确定挑选平台的关键决策点。

    与机构的伙伴一起沟通,决定对咱们来说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放在一个矩阵分析的纵坐标上。并且根据优先级排序,比如我们对费用最敏感,那就把费用放在最上面。

    Step2.寻找潜在的直播平台。

    与机构伙伴一起沟通,挑选市面上口碑较好的3-5个平台,列于矩阵分析的横坐标上。每人分工认领1-2个,各自下载体验,并把体验后了解到的信息填入表内。

    Step3.沟通达成决策共识。

    透过矩阵的信息,先去掉那些一定不使用的平台,再让剩下的平台进行PK。分不出高下的话,一起演示操作,或者确定“某些决策因素”的权重,再进行决策。

    (最后提醒大家考虑平台的潜在风险,比如小平台可能会倒闭跑路,某些大品牌教育机构的开放平台可能会在后续引流你的家长等等。)


     二、课程/内容设计篇 

    大部分机构在疫情之前,都已经准备好寒假或者春季课程的内容了,包括教案、课程、音视频资料等。

    但是直播课和线下课有啥区别,我们设计好的课程是否适合直接照搬线上呢?要做哪些调整,怎么调整?

    在这里介绍几个方法去检视我们的课程,并且进行直播前的优化:

    Step1.分析线下课与直播课的区别。

    与机构伙伴一起,把目前线下课的小活动贴到左侧的圈内,比如“观鸟”、“搭建乐高”等。

    尝试思考如果要在直播开展同样的活动,可以怎么操作,比如“观看蓝鹊的影片”、“老师透过摄像头看孩子搭建乐高”。

    有些相通的活动,可以放于中间,比如“进行对某个事件的讨论”。

    Step2.用情绪曲线图检视直播课的节奏。

    在线下课里,如果课程设计的节奏把控不好,孩子虽然感觉无聊但是跑不了。但是直播课要是节奏拖沓,孩子可能转手就开个窗口玩游戏去,又或者躺在沙发上打滚……

    这里用到一个方法,让大家检视目前的课程设计节奏:

    1.在纵坐标放置情绪 ,中间是平静,最上面是正3分的愉悦或者兴奋,最下面是-3分的焦虑紧张害怕不耐烦等。

    2.在横坐标放置课程的时间,比如第10、20、30、40分钟。

    3.把课程每个环节贴到坐标上,并代入学生的角色进行感受,觉知每个时刻的情绪张力。

    对于最底下的课程“情绪波谷”,要想办法进行调整。

    来自某位老师的示范:

    (对了,这个示范里是线下课,直播课尽量不要120分钟这么长,看孩子的年龄段,一般60-90分钟差不多,低龄孩子可能最多只能半小时)

    Step3.插入更多的直播互动。

    当我们找到了课程设计中的“情绪波谷”,就可以着手优化了。

    优化的方式有几种,一种是把耗时较长的环节,拆分成多个小模块进行。另外也可以尝试在课程波谷处,插入一些脑洞大开的互动。

    这里必须强烈推荐一本书:

    《TEC-VARIETY

    ——激励和留住在线学习者的100个活动》

    作者从10个维度提供了100个可供线上教学使用的活动,并且详细列出每个活动的风险、成本、时间等。

    这100个活动,是来源于他对各类线上课程的完课率低进行分析以及干预实验之后得出的推荐活动。

    作者为这本书做了官网:http://tec-variety.com/

    同时还开放了中文版下载地址:

    http://tec-variety.com/TEC-VARIETY-Chinese.pdf

    10类活动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社会文化。 

    横向是10个类别,下面有1-100序号的是活动名称:  

    短时间消化这100个活动对大家来说有点难,那就边学边用吧!

    机构的伙伴可以一起进行每周的共读分享,每周一起学习几个活动,并且把活动消化制作成互动卡片。以后在课程设计卡壳的时候,可以随意抽卡来帮助自己进行思考。

    根据100个活动的内容,自制互动卡的示范:

    (自制自用就好,别把别人书上的内容做成卡片拿去卖,是侵权的!

     

    在课程的「情绪波谷」处,插入互动环节,拯救课程!

    经过这样的活动节奏检查、丰富互动环节,你的课程将更加接近于「直播可用状态」。


    三、用户体验篇 

    在寒假延长期间,不断有各式直播课喷涌而出,学校的、机构的……家长和孩子都被搞得一头雾水,叫苦连天。

    我们可以透过分析家长与学生的用户体验,找出来体验中的痛点、卡点,并设计相关的解药,解决转直播过程中的用户体验问题。

    Step1.感受家长与学生的体验。

    大家可以借助用户地图,把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家长需要做什么、孩子需要做什么,全部列出来。

    然后再逐个环节代入他们的角色,感受可能的想法和心情。

    在那些心情特别糟糕的环节,设计一些有效的解药,为他们提供支持。

    这里用买菜回来开门这个事件来示范一下:

    Step2.打开制造解药的思路。

    在上面的买菜回来开门的事件示范里,很快就跳入了具体解决方案里,这有时会限制我们找到更好的办法。下面介绍一个打开思路的方法:

    还是用买菜回来开门做示范:

    另外,最近看到一个有趣的分享,用保鲜膜解决家里没有打印机的难题,同样也是思路开阔的一大绝妙点子:

    Step3.不断测试与打磨。

    当我们设计出来提供给用户的支持方案,比如「进入直播的操作指南」等,可以借助「小白用户」帮助我们进行测试。机构的伙伴、家里的老人或者孩子、和我们关系比较好的家长用户都可以邀请,看看他们会不会遇到什么问题。

    把他们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回到「痛点——解药」的思考里,想想可以再怎样进行优化。

    另外,关于直播课程的打磨,建议可以回看自己直播的录播视频,感知自己的课程设计、操作上还有哪些优化的空间,也可以继续调整软硬件以改善体验。(各个直播平台一般都有软硬件的建议,大家可以具体查看平台的帮助中心)


     四、标准化/体系化篇 

    经过前面三部分的内容,大家已经做好最开始的准备了,包括用啥平台、用户怎样进入、直播课怎么调整设计等。

    对于中小型机构,除了前面三块需求,我还观察到两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1.机构的课程规划较为随意,有些时候忽然想起要做个什么主题的课程,然后就一群人吭哧吭哧开干,没有特别清晰的研发规划。

    2.课程的整理资料比较散乱,常见的是放在机构的一块硬盘里,新老师入职就简单描述下让他去硬盘里拷资料。要么就放在云盘的一个个文件夹,又或者石墨文档等在线文档。

    而同样一件事,在大型机构里,往往有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或者研发管理系统。归档与跟踪每套课程,乃至于每个知识点标签相关的课程、资源、测评、题目等。

    那咱们中小型机构,可以怎样做好我们的标准化/体系化管理呢?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步骤逐渐搭建起机构的课程体系,并且更高效地进行协同管理。

    (这块内容在大机构也耗费相当大的精力进行,是个比较难而且需要长期调整磨合的过程,不要气馁,坚持迭代

    Step1.逐步搭建机构的知识网络图。

    对于K12课后辅导类的机构,知识网络图的搭建相对更简单,跟着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来安排即可。

    但是对于素质教育类机构,特别是创新型教育机构,往往没有做好非常清晰的知识网络图。这类型机构可以尝试把以往做过的所有课程里提及的最子级的知识点/能力点/素养点,全部贴到白板上,然后再进行初步的分类,找出机构1.0版本的一级知识模块。

    然后再进行模块内的发散与调整。

    最后呈现的图可能长这样:

    (树状结构只是为了让大家更好上手,知识图谱很常出现交叉的网状结构,比如某个子级知识标签,可能会从属于两个一级知识模块,这里由于各位尚属于新手,故此简化处理)

    大家可以自行再去搜索各种教育机构的知识图谱,借鉴一下。因为涉及各个机构的敏感信息,这里不放案例。

    Step2.规划好每套课程。

    当我们搭建出来机构的知识网络图,相当于就界定了我们机构做什么、不做什么,也为将来要做的教育评估奠定了基础。

    当我们希望去开发一套16节的课程,又或者为期三年的分阶段课程时,就可以直接从知识网络图里,抽取一个一个的子知识模块,进行学习旅程的规划。

    比如,我打算研发一套为期3周的短期课程,是关于某个主题的,我希望孩子们在这个主题学完之后,掌握了A1、A2、A4这三个模块的能力,那就只需要合理地安排它们的先后次序,然后再按照每周的学习目标,进行课程设计即可。

    这相当于梳理出一套机构的乐高,当我需要搭一个机器人,就去找相应的积木即可。

    如果我们的孩子水平不一致,也可以稍微更换一个模块,由A1、A3、A4生成另外一套课程。

    Step3.进行课程的知识管理。

    当我们做完上述两步,基本上已经比80%的小型教育机构要优秀了。

    接下来介绍一些工具,帮助我们管理好“知识网络图”里的每个知识标签。

    你问为啥要这样干?好处可多了:

    标签管理可以帮助我们看清楚我们更擅长教哪些知识,哪些知识还没有课程覆盖到。

    建立「课程/活动/资源——标签」的数据关联,可以让我们减少后续的重复研发。

    更好地进行机构伙伴的合作。

    本人在过去5年里换了两个工作,一家创业公司,一家上市集团,恰好它俩都用了同一款任务管理工具——Teambition(麻烦TB给我打广告费😂),因此介绍一下。

    另外,也有一款类似的工具Trello,大家可以多摸索尝试看看哪个顺手。

    以下拿我这次研发的直播课做个简单示范:(关键是红圈里的知识标签)

    这类非机构开发的、拿来即用的管理软件,有个缺点我目前还没想到特别好的办法解决,就是它无法进行不同级别、不同权重的标签管理,比如这个课程打上了三级子标签,但是它从属于哪个二级标签、哪个一级标签,只能一并打上,这就造成信息冗余了(后续我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工具,如果大家有知道,一定告诉我哈)。

    另外,最后提示下课程存档的注意事项:

    当我们已经把课程存至管理平台上了,课件和教案之类的一定不会忘记,但是课程标签、知识点标签、优化建议等常常存档不够及时,导致一两天后就忘光了,这里提醒下。


      小结一下: 

    在实践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时时记得要回头看看:

    某个直播工具如果不适合且无法改善,就要尽早更换;

    如果某年龄段的孩子确实不适应直播课就要顺应儿童的发展规律进行别的方式的调整;

    如果某个进入直播的指南对家长/孩子来说常常碰壁,就要想办法优化。

    如果知识网络图里的知识点标签太粗颗粒,就要继续细化。


     作者寄语 

    这套课程从收到需求,到真的上线到CCtalk,用了两天。就因为给自己挖了个坑,逼着自己在两周内做完了这套师训的课程设计、以及第一轮的直播授课打磨。为了价值最大化,这里把用到的大部分方法整理公布出来,希望能帮到大家。

    这四大攻略中,除了直播工具模块,其他三个模块对线下教学也是同样适用。

    最后,无论是线上抑或是线下,回到教育这件事本身。

    最近很多身边的家人、朋友感觉恐惧和焦虑,我也一样,无解,聊以自慰尽量做些事情罢。

    希望孩子们的这一代,真的可以有免于恐惧的自由。

    如果恰好这次遇到的你,也恰好可以为某一群孩子在活动课上带去棒极的影响,做的这件小事就值回票价,Good luck!

    最最后附上拍摄于鲁迅先生书信里的一段话以共勉:


    作者:简长长

    大学学的是工业设计专业,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擅长将严肃枯燥的理论讲得好玩有意思,与教育相关的经历如下:

    在教育创新机构「一公斤盒子」担任教学产品设计师近3年;

    在教育创新机构「蜂窝儿童大学」担任直播讲师、教学体验设计师近3年;

    在上市教育集团「卓越教育」担任教学系统产品经理近1年。

    目前自由职业。


    如果看文章里的方法意犹未尽,希望看更详细的解说,大家也可以购买我在cctalk开的课程,看关于转型直播的4次的录播师训视频

    《直播老师训练营1.0》:https://www.cctalk.com/m/group/87640222?xh_fshareuid=50370904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干货 | 线下课转型直播的4大攻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pl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