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一天都在经历着不同的事情,解决着大小不同的难题,作着或大或小的选择。从每一个人的内心里来讲,都希望凡事和顺,一切如意。愿望是美好,现实总是会呈现出一些差距。
我们都不希望矛盾出现,不喜欢面对问题,那么,关于这些几乎每天都要面对着的困惑或者是问题,怎么办呢?
关系,每一个人都身处其中,或者说是万物都身在其中。整个宇宙没有一个生命个体,可以完全独立于关系之外。
几年前,听一位老师说:如果孩子在家里不写作业,而父母说了也不听的话。那就先放下作业这件事,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如果,以牺牲关系为代价的写作业,损失比不写作业要大。
瞬间被他的观点吸引,深深地认同。他的观点简而言之就是:只有好的关系,才能很好地做事情。而好的关系,意味着关系本身能够给各方带来认同和支持。
另一个场景:小区车辆多,行车困难。这时候一辆车在倒车的时候,不小心擦到了另一辆车。另一辆车的车主很生气,下车后准备找另一个车主,车窗打开的一瞬间,才发现是熟识的好邻居。哈哈一笑,原来是你呀。这边说我正要下车给你说声对不起,车有事儿没有,如果有啥问题只管修,多少钱我给你。另一边赶紧说,没事没事,赶紧走吧,早高峰容易堵车、、、
一份好的关系,不会随意揣测对方的恶意。
其实,在生活中,实不难见到,小事变大,大事变爆的情景剧。中国是一个人情的社会,总是讲究从情感入手来解决问题。所以当大事小情发生矛盾时,化解的首要方式会选择和解。多数能从七拐八拐的关系中,找出一些够得上说话的人,来化解看似不可调解的矛盾。
当重新调整了关系后,多数人会说,啥事儿都好说。为什么呢?关系的调整和修复,会将看起来的对立面,变为自己人。
在销售领域也有一句话:销售过程中的百分之八十,在解决信赖的问题,而信赖的前提,是良性的关系。换句话说,只要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件事情作好了,把事情做好,只是一份好的关系的副产品。
这些副产品,当然包括,利益。当然,这利益必然不是长期的,单方面的利益,而是相互共赢。利益,不单纯地指金钱和物质,也包括自己的其他诉求,统称为好处。
每一个人都喜欢跟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相处,这是人的本能,趋利性。
就象孩子喜欢跟善待他的人在一起,哪怕只是一个真诚的拥抱或者笑容。孩子能从这样一份良好的关系里,收获到喜悦、接纳和支持。其实成人也是一样,天然地喜欢和能给自己带来笑容的人在一起,这是相处的愉悦感。
一份好的关系,在其中,能够放松,同时被接纳,被尊重,被支持。
回到上面老师说的那句话:如果用伤害亲子关系,让孩子写作业的话,那作业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
一个坚持不写作业的孩子,内心里一定藏着一个无法支持到自己做这件事情的困难。所有的抗拒,只是在宣告,自己的困难希望被看见。如果,在忽略了孩子的内心诉求,只是讲道理和后果的话,哪怕有效,多半也是短期的。
这同样适用于成年人之间的困难。假如,发现在合作的过程中,一直无法将事情推进得如己所愿,可以先放下目标,先解决合作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只有关系顺畅了,事情才能够做得顺理成章。
经常会看到合作的各方,在一起争论、诉苦的场面。无论说的道理有多清晰,无论发表的言论有多长,所表达的观点无非就是:我做了什么,你看到了吗?我的困难,你看到了吗?
伤害关系的一把利剑——反问。
无论一方说得多么铿锵有力,胸有成竹,只需一句反问,就可以快速制敌。一剑封喉,将对方表达的千言万语全盘否定,至少能够达到全盘否定的效果。
比如说,当孩子在外面与其他的孩子发生矛盾,回到家委屈得泪流满面,好不容易把自己难受的心情表达出来以后,家长说:哭什么!哭你就有理了吗?
可以想像一下这句话的力量和所起到的效果。毋庸置疑的是,这一句反问一定伤害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信任就会成为问题。在成年人的关系里,等同。
反问,看似是在讲道理。事实上,从很大程度上来讲,已经给出了否定的评判。任何一个人,在自以为将自己的感受全部表达出来之后,接到一个反问的一瞬间,是崩溃的,至少也是愤怒的。
所以,如果你想快速破坏与一个人的关系,可以一试。
当然,关系不是狭隘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与自然,与财富,与自己。
每一份关系的建立,都是在寻求支持为前提的。比如,人与自然,如果不能够了解和顺应风雨雷闪,单凭这些,就会徒增很多的纠结与烦恼。万物能量守恒,在有形与无形间流动。
人与财富,一个人如果感觉自己在财富的积累方面,总感觉力不从心,那就找一下自己与父亲的关系。从关系的建立与支持的角度来说,父亲代表着财富,与父亲的正向支持关系,会帮到自己。这个理论不深挖,感兴趣的可以私聊。当然,最为简单的,是试一试。
母亲代表着感情,假如自己在情感方面有困惑,可以先建立与母亲之间的正向良性关系,会支持到自己的情感平和。同样的,可以一试。
所有的关系,回到核心,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表面上看,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与这个世界以及世界上的万物,产生关系。而所有这些关系,回到原点,只有自己与自己。当我们与外界的所有人和事,所发生的矛盾或者不愉快,都是没有与自己很好的和解。
还用孩子写作业的事情来举例吧,当看到一个孩子,不能够自觉,主动,按时地完成作业的时候,心中升起的那个情绪,是为了什么?
TA不够好?是不是等于说自己不够好?TA不够优秀?是不是对自己也不够满意?TA拖拖拉拉?自己是否做到朝令夕毕?
所以,在关系处理过程中,向外表达的诉求,更多的是在求自己。如果,有一份愿意修好关系的心,可以带着一份觉知,把问外界的每一个问题,给自己留一份,或许自此答案和结果都会有所不同。或者,是一份惊喜。
关系,是一个非常神秘而又具有探究性的话题。其价值深远,意义重大。限于时间,无法更多更深入。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拥有一份通透的关系,在自己与自己的世界里,合一。如此,便能在与世界相对时,万物安然,岁月静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