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31年夏,晋文公与诸侯会盟于翟泉。
这次会盟的目的,一是为巩固践土之盟,二是商议讨伐郑国。
但之前发生的一件事,让晋文公气不打一处来,作为盟主要主持公道。
于是晋文公姬重耳就成了姬青天,审理了一桩说不得的案件。

1.
这起案件很有趣,被告是卫国君主卫成公。
原告是卫成公的大臣元咺。
卫成公还有两个辩护律师针庄子和士荣。
案情也并不复杂,还是因主审官姬重耳而起。
公元前632年,晋楚争霸。
楚国围了宋国,晋国就去揍楚国的盟友曹国和卫国。
此时卫国高层们出现了分歧,卫成公主张联合楚国,而卫国的部分大夫们主张投靠晋国。
小国嘛,反正都是左右难做人。
迫于晋军强大的压力,和晋派占了上风,卫成公逃跑到陈国政治避难。
之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楚国城濮之战大败,失去了对中原诸国的影响力。
晋文公重耳在践土大会诸侯,成为新一代霸主。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卫成公名义上仍然是卫国国君,老大招呼开会,
卫成公去还是不去呢?
2.
卫成公这个人,猜疑心很重,一般这种人,素无定见,也就没什么信念和勇气。
去吧,怕被重耳责罚,不去吧,又怕重耳讨伐。
商量来商量去,决定暂时由自己的弟弟叔武和大臣元咺代为参与会盟,以免造成卫国不尊重霸主的印象。
然后再慢慢疏通,等霸主高兴时,让卫成公回国复位。
会盟时,重耳当然很高兴卫国的由亲晋派执政,所以让叔武和元咺在盟册上签了字,还授意可以让叔武登上王位,但叔武等严词拒绝。
但我们说,卫成公这个人疑心病很重,尤其还涉及权力这样的生死大事。
元咺其实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所以临行前,让自己的儿子元角去侍奉卫成公。
实际上就是去做人质。
这其中,还有个人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人叫歂犬,是个政治投机派。
原先跟叔武派系走得很久,等叔武等参与会盟后,看到了晋文公的心思,把天下大势一揣摩,就悄悄跑去跟叔武说,不如你当国君吧,我联合大家支持你。
叔武很生气,把歂犬痛斥一番,渐渐疏远了他。
歂犬一看事态的发展,估计卫成公复位可能性很大,今后兄弟一见面,自己就完了。
所以跑到卫成公那,日夜离间兄弟二人,说践土之盟,晋国已经拥立叔武为君了。
卫成公一气之下,就杀了元咺的儿子元角。
3.
元咺听闻此事,心中泣血,默默哭了一场,就对前来劝自己拥立叔武的人说:国君杀死元角,是私怨,让君王返国,这是公义。还是谋划让卫成公复国。
叔武和元咺回到卫国,叔武暂摄国君之位,处理朝政,以待卫成公之归。
卫国屡次哀求,后来陈穆公又为卫成公求情,晋文公这次同意成公复国。
卫成公还是缩头缩脑,担心这担心那,派手下顶级智士宁俞回卫国窥伺。

宁俞到卫国,见叔武设座于殿堂之东,西向而坐,不肯北面,言辞恭肃,一番探查,这才相信叔武等是真心要卫成公回国。
宁俞还在城内与叔武派系的众大臣歃血为盟,保证卫成公回国后,一切既往不咎。
于是,卫成公定下了归国日期。
叔武吩咐守城将领,卫成公或手下无论是谁,无论多少人,只要来,一律放入。
这是真心实意的要恢复成公王位,但也为他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4.
这天,叔武亲自指挥仆役扫除完宫室,以待国君,正在洗澡,忽然听到门外喧哗:国君已到。
他十分惊讶,不知道哥哥为什么提前到,但心中欣喜,也顾不得细想,跑出去迎接。
谁知道迎面撞上歂犬,不由分说,一箭射来。叔武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心口一阵绞痛,便倒地而亡,双目未瞑,手中还握着未干的湿发。
原来歂犬怕事情败露,说愿意为卫成公做前驱,安定局面,实则是抢先一步,袭杀叔武。
卫成公到后,闻听叔武给守城将领的指令,这才相信,弟弟是真心要将大政还给自己,不由得抱着弟弟尸体,枕股大哭。
之后诛杀了歂犬,安定百官,终于复国为君。
元咺趁乱逃走,切齿愤恨,只能找晋文公重耳主持公道。
这个案件,事实明晰,案情清楚,逻辑明了,卫成公的辩护律师在公堂上被元咺辩得哑口无言。
更何况,重耳当年流浪,途径卫国时,卫成公他爹认为他是个讨饭的,直接打发走了。
新仇旧恨,法理不容,群情激奋,姬青天占尽了理,将卫国两个重臣一个处死,一个刖足,以示惩戒。
当然,按重耳的意思,是要把卫成公也一并干掉的,卫成公在廊下,站都站不住了。
不过,姬青天这时犯了个大错:向周天子请示,没有先斩后奏。
5.
晋文公此时新败楚国,威震诸侯,又尊奖王室,大大地为周天子长了脸。
并且按辈分,姬重耳是天子的叔父。
更何况,卫成公当时拥护楚国,对周天子来说,属于附逆,处理他简直是有理有据有节。
重耳也满心以为,自己开个口,天子没有任何理由反对,甚至还要褒奖一番。
岂料周天子不咸不淡的说:
“叔父之断狱明矣; 虽然,不可以训。 朕闻:‘《 周 官》设两造以讯平民, 惟君臣无狱, 父子无狱。’ 若臣与君讼, 是无上下也。 又加胜焉, 为臣而诛君, 为逆已甚, 朕恐其无以彰 罚, 而适以教逆也。 朕亦何私于卫哉?”
简单说,就是周天子不同意元咺状告卫成公,主张:“君臣无狱,父子无狱。”
姬青天马上反应过来,这哪里是在谈处理意见,分明是在敲打我啊!
周天子根本不在意如何处理一个卫国国君,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他要维护的法理,他怕的就是你重耳因为实力强,就无上下,为逆已甚。
不管怎么说,这个卫成公,是没有理由在法理系统下处决了。

最后说说结局:晋文公无法当青天,只好将卫成公囚禁起来,准备私下毒死他。
安排元咺回国,迎立公子暇为国君。
后来,在卫成公谋臣宁俞的周旋下,成公终于得脱大难,联络卫国不得意的几个大夫,重返卫国。
当然,返国前第一件事,就是诛杀了元咺。
这案子,最后来了个大翻案,晋文公因为年老体衰,又迷信卫成公有鬼神之助,也就不了了之。
6.
关于这件事,有很多猜测,比如,歂犬是得卫成公授意,故意杀死叔武的,最后背了个锅。
也有说,叔武和元咺压根就不想还政卫成公,只想诱而杀之,自己当国君。
真相如何,已经无法判断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集权制下的权力更迭,血腥残酷,不分父子兄弟。
在这场权力角逐里,卫成公未必坏,叔武未必好,重耳未必就是青天,周天子也并不是那么堂堂正正,就是元咺,恐怕也不是一片公心。
其势相逼,只好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般权力斗争都有各种牺牲品,卫成公却在一场更大的权力角逐中被保全下来。
也算一千古奇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