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

作者: 公粽号南陌草青 | 来源:发表于2023-02-09 22:41 被阅读0次

今天我们继续来分享心理学中的概念

习得性无助(屡次碰壁后放弃)

概念的提出

1976年,著名行为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发现,把一只狗关在笼子里,当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以难以忍受的电击。起初狗在笼子里到处逃窜,重复几次后发现没有用。

于是一听到蜂音器响,就吓得直接趴在地上发抖。后来即使笼子门打开了,狗还是一听到蜂音器响就趴在地上,不再想着逃脱。

也就是说狗从中学会了放弃摆脱对命运的控制,听任摆布而不再采取任何行动。

实际应用

人类也是如此。当一个人在某项工作屡次遭受挫折时,就会失去信心放弃再努力。

而且还会进一步影响到潜意识,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其实此时并不是自己真的“什么也不行”,只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心理,自己给自己设置了藩篱。

遇到困难不是想法设法去解决,而是像上面那只绝望的狗一样,直接躺倒。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件事做不好,不代表所有的事都做不好;这方面不好,不代表各方面都不好。这是客观事实,然而受限的思维是看不到这一点的。

孩子也是如此,刚生下来的孩子,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勇于去尝试,什么也不怕。

但是如果抚养者总是否定、打压,慢慢地他就会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如何应对

01改变认知,学会正确归因

要改变认知,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习得性无助,先有概念,接着捋清原理,然后才会有改变。

错误的认知会导致错误的结果,错误的归因会导致错误的认知。

比如当你在学习中受挫时,你会把原因归结为什么因素?

如果是归结为外在的、可控的、能改变的因素,比如自己做的题太少,自己没有用心等,那么接下来自己就可以通过多做题用心做去改变。

如果是归结为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比如认为是自己智力低下,能力不强等,那么接下来自己可能就会放弃挣扎。

02行动起来,用外在行为改变内在认知

再好的想法不去做都是空想,不去做就没有结果,更提不上用行为改变内在认知了。

对于习得性无助者,要想办法驱散他的失控感。

也就是说可以给他适当的自主掌控权、决策权,帮助他找回信心,积极面对生活。

我们往往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满满当当,这其实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

让孩子有必要的自主掌控权,决策权,让孩子们找到“掌控感”,就可以帮助你用行动瓦解无能为力的失控感,进而引发“习得性无助”。

相关文章

  • 习得性无助:失败是失败之母

    习得性无助定义 “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

  • 《逆商》——习得性无助

    你好,我是木子,今天给你讲《逆商》书籍里提到的“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

  • 习得性无助

    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只是在字面上理解它的意思,没有完全明白,今天看一本书《真实的幸福》里面提到了习得性无助的研究,才知...

  • 习得性无助

    音响的声音太大了,无论你怎么按控制面板上的各种按钮,声音就是不停。突然,噪音戛然而止,你正在迷惑中,噪音再次响起,...

  •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指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

  • 习得性无助

    坚持分享第329天 2018.8.3 孩子本性好动,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所以难免会收挫折或受伤。为了...

  • 习得性无助

    在一次过饱后,习得性无助又一次侵袭了我。 想法: 吃多了,以后不会吃饭了,我以后餐餐都会撑。我控制不了吃的时候凶猛...

  • 习得性无助

    锚定效应常常带来路径依赖,一遇到事情就只能按老样子做,时间一长就行成行动模板,在原地在做老样子的自己。 我常常...

  • 习得性无助

    女儿刚睡着,爬起来更文。 这种习得性无助我非常能感同身受,在遇到变化和接受新挑战处理新问题的时候,自身处在状态不佳...

  • 习得性无助

    顾名思义,“习得性无助”是一种因外在环境而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无助感。 无助感当然只是一种感觉,并不代表主体不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习得性无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wh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