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与国学读书箴言
季羡林 文化沉思录摘录——文化与交融

季羡林 文化沉思录摘录——文化与交融

作者: 雪之音 | 来源:发表于2018-07-08 18:43 被阅读12次

一、文化体系

1. 东方的思维方式是综合,西方是分析。

(中国的典故成语这么多,可见其综合能力多强了。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对应不同的成语道理,但这一层,感觉祖宗没分析清楚。而西方则是重视逻辑分析,每一个结论都对应了相应的条件背景之类的。)

2. 古老文明的中国,如果想继续存在下去,就必须跟上世界的潮流

3. 崇洋媚外的心理,这是令人十分痛心的

   ( 建立自己民族的自豪感,除了在经济社会方面,在文化上应该也有。 自信自己的传统服饰,传统戏曲等等文化,然而我们现在是几乎忽略掉这些方面的培养和发展的 )

4. 现代化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进行文化交流

5. 文学、艺术、书画、绘画、哲学、宗教全方面构成了文化。

(文化范围很广,现在家长送小孩学习绘画,跳舞就是在培养还在技能。但眼光还不能局限于这些技能,而应该深远一点,而在文化上,在文化历史底蕴,在文化审美,文化思想上来。见13

6. 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国家强盛时,对外文化交流进行得频繁而有生气。这反过来促进了本国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凡是国立衰弱时,就闭关自守,不敢进行文化交流,这反过来更促成了国力萎缩

(改革开放是很有必要的,但如何在接受新东西和保留旧文化上平衡呢?)

7. 敦煌 新疆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果。

(去这些地方旅游的朋友们,可以多了解了解喔)

8. 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化而不是深入的研究风习,所得的结果必然是不全面的。

9. 结合眼前情况和需要,去糟粕取精华,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10. 各国人都喜欢神秘的,自己不了解的,同自己有距离的东西

11. 中国着重个人的“志”,西方着眼则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12. 越是好的文艺,流传越广

想起了哥哥的《霸王别姬》,“他是懂戏的,戏曲差点就可以流传到日本了”

13. 从文化交流的规律看,给予者所给予的东西必须对接收者有用,然后才能被接受。好的文艺可以增强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性灵,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满足人的审美

霸王别姬最有意境之图

二、中华文化

1. 中华的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医药文化、戏剧文化等等,小而至围棋、象棋、麻将等灿烂辉煌

2. 科技难表现出特色,只有程度、水平的差别;特色最容易表现在精神文化方面,哲学、宗教、文学、艺术、伦理、道德、经营、管理都属于这些范畴。

3. 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这是行

行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在知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 

4. 基督教的文化重的是“天”,佛教讲的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中国文化讲的是“人学”,着重的是人

西方人重美,中国人重品。

5. 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的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6. 格物(了解事物)、致知(找规律)、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现在的学生,有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可能还没有古代多吧,有些惋惜)

7. 中国对大自然的态度或者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 (我喜欢这种更和谐的,不破坏环境的态度)

8. 东方的思维模式特点是,整体概念,普遍联系;西方的思维模式正相反

9.古代学制系统分为国学与乡学,国学是中央官学,乡学是地方官学

战国中期,百家争鸣,诸子私学蜂起; 汉代,经师讲学之风盛行;书院,始于唐代;真正具有聚徒讲学性质的书院,起源于庐山国学,为白鹿书院的前身;北宋初年,私人书院应运而生。(岳麓书院) 鼓励私人办学,继承优良传统。(明显感觉,今日的教育缺乏了太多自由与灵活)

10. 中国古代,在绘画上重清淡之色,建筑上力避锐角方隅,文学上盛行小品。

(现在在圆角设计以前早就有了,可见古代人的审美真的挺高)

故宫美图(发现圆角)

三、学术思辨

1. 古典哲学:哲学应该在某种方式上帮助人们生活得更好。

(能帮人解答人生大问题的迷惑)

2.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

(读书是了解更多,而写出来才是真正的消化思辨的过程,故而读写不离)

3. “书中自有颜如玉”,“绿满窗前草不除”,“红袖添香夜读书”。

(这是对书最准确的赞美,这是最有美感的读书场景了)

4. 将来进入大同时,人人都一定要而且肯读书,以此为乐。(明显,现在大部分中国人读书太少,希望大家尽量多读读书)

5. “理”有几层意思: 1 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法律  2 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  3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公认的社会伦理道德

红袖添香夜读书

四、论史品人

1. 中国人强调气节

2. 人生一世,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关系;第三,是个人身、口、意中正确与错误的关系,也就是修身问题

3. 东方的学问以精神为出发点,西方的学问以物质为出发点

4. 中国文化在于重视人,重视人的社会关系和伦理关系

5. 一个人生在世间,如果想有所成就,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才能、勤奋、机遇。

(才能是刻意练习,多思悟出来的;勤奋,自律出来的;机遇,广交朋友、多沟通交流、多尝试出来的)

做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就是成功

注释:()内内容为我对句子的感悟。虽然这样断章取义来解析不好,但若能启发他人,也算是功德了。

这些有意思的精华的句子,希望能分享给更多人,也欢迎更多的读书人投稿专题 “书里的箴言”。

相关文章

  • 季羡林 文化沉思录摘录——文化与交融

    一、文化体系 1. 东方的思维方式是综合,西方是分析。 (中国的典故成语这么多,可见其综合能力多强了。不同的应用场...

  • 以史为镜――读《牛棚杂忆》

    《牛棚杂忆》是季羡林老先生晚年所著的一部回忆录,记叙了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经历以及晚年的反思。 季羡林是著名的文化...

  • 文化交融

    这幅图画生动的描述了一个可爱的美国小女孩身穿传统的中国服装,面带甜蜜的微笑。她带着具有某个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特色的头...

  • 沉思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秦文汉赋晋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几乎都有代表性的文化载体,仿佛集中在一起爆发,那些...

  • 第五天(6月23日9:00)法治文化建设:中西方的碰撞与交融

    主要内容: 1.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 2.中西法治文化的分歧与碰撞 3.中西法治文化的趋同与交融 4.社会主义法治文...

  • 文化的交融

    拉尔夫·林顿(Ralph Linton)指出:一个100%美国人平日的早晨活动如下: 一个真正的美国公民在床上醒来...

  • 塞上森林小镇成定边全域旅游一大亮点 旅游带动文化融合发展

    边塞文化、黄土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在定边汇聚交融,形成了许多自然人文景观,剪纸、说书、皮影等非物质文化更是丰富多彩,...

  • 《沉思录》摘录

    “人总是想隐退乡间、海滨、山林,你也曾经全心向往这种生活。但这完全是一种庸俗的想法。因为你尽可以随时隐退到自己的内...

  • 《沉思录》摘录

    如果你并没有把自己的脑力奉献给体现公共利益的目标,那么请不要把你所剩无几的余生浪费在替别人思前想后的事情上。 要做...

  • 《沉思录》摘录

    01 不是习惯这样继续活下去; 就是在自己愿意的前提下,挣脱这种生活; 再不然就把自己的义务旅行完后放弃生命。 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季羡林 文化沉思录摘录——文化与交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wo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