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完美的纸上谈兵

作者: 格质艺术研究室 | 来源:发表于2019-07-26 10:54 被阅读15次
当中国家长在殚精竭虑地替孩子规划人生时,很多时候却也只是在碰运气。

 

赵云在长坂坡之战中冒死救出了阿斗并交给了刘备,可刘备竟把襁褓中的阿斗往地上一摔,埋怨他差点连累赵云这员猛将牺牲。后世猜测这收买人心的一摔可能是把刘禅摔傻了,导致他在历史背上了“扶不起来”的糊涂账。但是诸葛亮评价刘禅“甚大增修,过于所望”,没有多好、但也不差,算是在刘备临终前为刘禅讲了句公道话——这世上的多数孩子就像阿斗一样只是个普通人,却被赋予了过高的期待与过低的评价;反观他们的家长,自诩如诸葛亮般神机妙算,其实也多是些马谡般纸上谈兵的主。

然而家长也会觉得委屈:纸上谈兵伴随着风险,但保持沉默同样也有风险。比起因错误指导使孩子犯错,因不作为而放任问题发生难道不是作为家长更大的失职吗?听起来没错,但这也同时表示,不管家长纸上谈兵的结果是好是坏,从道德动机上讲都是完美的。一句“我也是为了你好”足够令他们在中国式的家庭关系中立于不败之地。

家长在自身判断失误时标榜道德,却爱在孩子判断失误时标榜智力。若孩子听从了自己并成功了,会说“多亏是听了我的话”;若孩子没有听从自己并失败了,会说“如果听我的就不会这样了”。从结果论的角度看同样没错,但是却故意忽略了“听了自己也会失败”、“不听自己也能成功”的潜在可能。

必然会有孩子对家长这种“一贯正确”、不须为任何言论担责的立场表示质疑,换来的毫无意外会是“难道我以后连话也不能说了吗”的反问,意即抛开道德优势和智力优势,家长的言论自由还受法律保护……所以就像为什么孩子不愿向家长倾诉,孩子厌恶家长的指点恐怕也源于对这种“一贯正确”的反感——在亲子关系中同样存在着某种形式的“囚徒困境”,家长越是单方面地在孩子身上追求自身的话语优势,就反而越容易得到最差的沟通效果。

……也或许当这些孩子长大为人父母后,与家长斗争的失败经验又会转变为使自己战无不胜的宝剑。这个世界终归是“公平”的。

相关文章

  • 3-3 完美的纸上谈兵

    赵云在长坂坡之战中冒死救出了阿斗并交给了刘备,可刘备竟把襁褓中的阿斗往地上一摔,埋怨他差点连累赵云这员猛将牺牲。后...

  • 减肥打卡3

    3-3

  • 《跃迁》3-3复盘

    《跃迁》3-3复盘 上周三,有幸参加了1-1、3-3二个拆书友的进阶活动。这里主要想说说参加3-3的《跃迁...

  • 葛琳达3-3如何护肝

    葛琳达3-3

  • 成为科普作家尝试1

    本人为刚高考完的学生一名,作此篇来段练自己的写作能力。 最近看了高中物理3-3的课本,里头...

  • 完美的完就是完蛋的完

    今天早晨早早的起床去上班,地铁还是一如既往的挤。 地铁上能看书,给我最有感触的一句话是: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

  • 对某些成语的思考

    垓下悲歌。 纸纸上纸上谈纸上谈兵纸上谈兵纸上谈兵。纸上谈兵。 回顾了过去的那一段只有空谈的历史之后,我发现,干实事...

  • 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的人是不知道自己是纸上谈兵的。 就从纸上谈兵的典故说起吧!当时的赵括肯定觉得自己不是纸上谈兵,他会觉得自己...

  • 8D

    (/3-3)/ 三个青蛙: ·读书 ·洗狗 ·弹琴

  • 战国时期没有纸,怎么来的“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没有纸,怎么来的“纸上谈兵”? 其实,“纸上谈兵”的典故虽然出自战国时期,但是“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却不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3 完美的纸上谈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hr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