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事

作者: 静不是静 | 来源:发表于2022-08-26 19:25 被阅读0次

    不辞长作扬州人

    很多人知道扬州是因为唐诗宋词,那里面的扬州婉约动人又恢弘大气。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扬州人来说,这里是生活的地方,亲切而温和,现实中,她四通八达而又不慌不忙。这是有着2500年沧桑的历史之城,又是一个日新月异,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绿杨城郭。

    曾经的扬州辉煌而繁盛,她的名字意味着巍巍汉唐的扬一益二,意味着隋朝大运河的襟江带湖,意味着李杜文章的千古风流,还意味着“扬州八怪”的兼收并蓄以及文章太守的海纳百川,更兼具天下三分之二的月色和世间最美味的淮扬菜。

    潮起潮落,往事不可追,当都市的人们忙碌疲惫之余寻找精神家园的时候,更多具象地寻找旧时的痕迹和儿时美好的时光。其实城市和人一样,是有记忆的,因为她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胚胎、童年、兴旺的青年到成熟的今天——这个丰富、多磨而独特的过程全都留存在她的肌体里。

    扬州也一样。历史是一页风云,繁华而荣耀,一代代创造着她丰富着她的人们虽已消失于历史的天空。却将积淀深厚的文化遗产留给后人,那些飘逸于吴歌越舞、汉风唐韵中的名字,以及镌刻在宋井明巷、晚清园林里的传奇,是扬州城2500年厚重年鉴的独特书签,牵引我们翻阅她的千载风流。

    扬州城是秀美的,扬州城更是风骨的,她高贵、聪慧、厚重,人勤地灵,得天独厚。

    跨越2500年,我们用文字述说扬州的繁枝细叶,拂去岁月沧桑的旧尘遗痕,我们看见春江潮水的再度涌动,看见京口瓜洲的一桥飞虹,更有大运河如洗焕发的古韵新颜。

    一入东关声声慢

    《春秋左氏传》是一部惜墨如金的史书。关于夫差开凿运河的事,《左传》只写了七个字:“吴城邗,沟通江淮。”(巧的是我住的地方后面就是邗沟河)时间是在公元前486年。它自邗城(今扬州)引长江水北上,连接星罗棋布的湖泊,直达淮河。这条运河成为后来陆续开凿的纵贯中国东部大平原的京杭运河的最早河段。

    运河挖成了,邗城筑好了。运河取了与邗城相配的名字——邗沟。邗沟与邗城,运河与扬州,是吴王夫差造就的一对孪生兄弟,它们从此相互依存,相依为命,同兴共荣。

    到了汉代,吴王刘濞为了将封地东部沿海盛产的盐运到扬州,他借鉴夫差的做法,主持开凿了上官运盐河,即自扬州茱萸湾到海陵仓,再到海安如皋的运盐河,计长195里。

    这两位吴王开凿的运河让扬州的繁盛延续了上千年。没有运河,不会有扬州的光芒四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运河使扬州富甲天下,东关古渡是当时扬州最繁华的交通要冲,有码头就有街市,舟楫的便利和漕运的繁忙,催生了一条商贸密集、人气兴旺的繁华古街——东关街。(如果你来扬州旅游,东关街、东关古渡是必须要玩的,不仅仅有美食和古迹,还有各种传统技艺,更主要的会有穿汉服的美女,哈哈)

    东关街的迷人之处在于它的新旧共存,它的风情万种。它既古老又现代,你可以选择去听扬州评弹,也可以选择去酒吧里听民谣;你可以选择找吹糖人做个十二生肖,也可以选择去那些特色小店——那些给真伪小资的人提供了无比惬意的场所。

    小店的天井里,落了些许的阳光或雨滴,攀爬植物从窗棂上绕过。有书,有音乐,有卡布奇诺,还有一只慵懒、干净、仪态万方的猫,在人群中穿梭。寄一张明信片给未来的自己,涂一抹云,画一点唐诗的韵,带一丝宋词的神,等到真正收信的日子,不觉有些愕然——原来自己也曾romantic过。

    参观东关这样的古街,也不需要做过多的攻略,时间在这里放慢速度,缓缓流淌,只需放慢脚步,随意走走,随意看看即好。累了就坐下小憩片刻,饿了或者馋了,也简单随意步入一家小店,四喜汤圆、豆腐脑、擦酥烧饼、饺面、长鱼面(高邮的比较正宗)、扬州包子、烫干丝……朴素的门脸,传统的味道,虽然谈不上惊艳味蕾,但足以成为属于扬州的味道。

    虽然会有客栈、咖啡馆等现代时尚元素出现,但它们却掩隐在历史的光影之中,不张扬也不突兀,而次第展开让人难忘的是琐碎生动的世俗生活。下棋的老人,玩耍的孩子,提着菜篮子的主妇,举着相机的游人,卖小吃的摊子,冒着浓烟的煤球炉……正是这些,让人们了解了属于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原始味道,让记忆变得丰富而真实起来,也让好多人仿佛走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或者穿越在历史的时光之中,一切都似曾相识,一切都充盈在眼前,心中弥漫着岁月的温暖。

    沿街展开的生活长卷,与散落在街区内的园林会馆、旧屋古井、故事传说、人文世俗形成了相映成趣的画面。

    明朝于东关街田家巷走出的才貌双全的田贵妃,让人想起了扬州的深深庭院,原本就是佳人演绎传奇的绝佳场所。田贵妃在诗人吴梅村的笔下是一个容貌娇美 、身材窈窕的美女,琴棋书画、走马打球都擅长,多才多艺,被崇祯皇帝选为贵妃,深受宠幸。田贵妃和乾隆的香妃一样,也天生带有奇香,“虽酷暑热食,或行烈日中,肌无纤汗,枕席间皆有香气”,不仅国色天香,而且才华冠绝。

    在东边的田家巷寻寻觅觅,尽管年深日久,已经物是人非,但看看今日穿梭于街巷的红粉佳人,眉眼俊俏,雅步柳腰,便明白扬州女人天生丽质,真是一方水土一方人。

    二郎庙巷,住过一位孜孜不倦、笔耕不辍、治学严谨、名扬中外的史学家——黎东方。黎东方著作等身,先后在海峡两岸出版过50多种中、英、法文著作。黎东方1992年春回国时,参观了清华大学,在北大作了演讲。受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接见。同为扬州老乡的江泽民笑盈盈地握着他的手相谈甚欢。


    田家巷与羊巷之间,东关街的路北也曾有过一条巷子,叫仁丰里。不过这条巷子如今已不存,但建筑犹在。巷子里有座朝东的二屋小楼,虽然年代久远,房屋里的山墙,沿墙都经过翻建,但整体结构未变。这条巷子里出过一文一武两个名人,“文”是文学大师朱自清,“武”是世间冠军庄则栋。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巨匠。叶圣陶先生对朱自清的散文有这样的赞誉:“念起来上口,有现代口语的韵味,让人觉得那是现代人口里的话,不是不尴不尬的’白话文’。”无论是清新感人、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背影》,还是明净幽远、意境卓绝的写景散文《荷塘月色》,抑或是短小精悍、内涵丰富的说理散文《匆匆》,其文字几乎全用口语,雅俗共赏,传承与创新,相互交融。

    庄则栋,第一位在世乒赛上夺得“三连冠”的中国人,在回忆录中说到他生在扬州,家在扬州,《庄则栋与佐佐木敦子》一书出版时,庄则栋与佐佐木敦子夫妇特意赶来扬州签名售书。

    当然,东关街不仅仅是追忆。你可以去皮五书场那里喝喝茶,听扬州评话,体验扬州人“皮包水,水包皮”的闲适生活;也可以找个雨天,看看能否遇到撑着油纸伞,如同丁香花一样的姑娘;也可以在晚上,来谢馥春馥园看古筝表演、听清曲弹唱……

    从东关街的东走到西,又从西走到东,再从东关街走进一条条仄仄的小巷,田家巷、小草巷、羊巷、芍药巷、二郎庙巷……青砖黛瓦,木栅花窗。

    白天走,晚上走,扬州人可是从春走到夏,从秋走到东……

    东关街的夜晚,有着与白天不一样的风情。朦胧的灯光是东关街的主角,沿着攀爬的藤蔓、灯光下摇曳的翠竹 ,是东关街的音符。东关街,在夜色中如幽兰般静静地绽放。

    东关街不长,东西向一千多米,但是东关的故事很长。东关的历史也很长,浓缩了这座城市千年来的寒来暑往。如今的东关街,每一天都在微妙的变化着,在这条街上,你能遇见最坚持的传统,也能遇见最包容的接纳。

    行走东关,急不得。你若顺着老街的肌理温柔抚摸,那定是步步生莲的美好际遇。

    东关,每一步都能遇见惊喜,遇见未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扬州城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qx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