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邯郸大洼村
出发前依旧重感冒的我,古城住了一晚,完全不见了嗓子疼、打喷嚏和流鼻涕的症状,腰疼也缓解了许多。
按照远离纷争之前做的功课,今天前往邯郸涉县的大洼村。赵县服务区午休时,好心人告知左侧后轮胎漏气,已经处于完全瘪的状态。
车里自带充气设备,临时充好气,在14公里外的高邑县下了高速,就近找了一家修理部。老板话语不多,憨憨的样子让人觉得踏实。补胎50元,相比之下,服务区修理厂的200元简直是漫天要价。
关于面相的话题,起因是我的一句“修车老板面相挺好,看着就不像宰人的样子”。酷爱历史的六哥发表自己的观点:皇上“面试”的时候也要看面相,尖嘴猴腮之人是决定不能录用的。“非忠厚,即奸臣”不是没有道理!
毛毛细雨中经过山路十八弯,日落之前赶到了大洼村,幸运的是我们住在了村书记家里。
山黑,人不黑书记姓张名书生,略微清瘦的脸,浓眉大眼间透着帅气。据介绍,2017年由中宣部推广、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策划拍摄的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记录了大洼村的石房、石桥和自然风光。
原始村落,没有路灯。晚饭后在房间看《大洼村志》。《村志》详实记载了大洼村从康熙年间到光绪三年至六年,再到民国以及建国以后的大事记。
立村至今,大洼村仅张姓一家,是张氏家族式的村落,300余人口,年轻人外出打工或求学。由于村落四周封闭,对外交往较少,年纪稍长者几乎听不懂普通话。
依山而建的大洼村,古老的石阶由山脚绕山而上,两侧的民居都是石头砌成,据说这样的石头房子,环保无害,冬暖夏凉,而且都是就地取材。
看不见一片砖瓦大山里亮天略晚,六点半我们沿着石头铺就的小路拾阶而上,台阶湿而不滑,也没有想象中的“绿苔随意上阶除”画面。
除了三三两两的村民,几乎不见其他路人。有三位长者坐在门口,我小心翼翼地走上去,征得主人同意后,轻轻地坐在门槛儿上。
跟他们聊天得知,村里很多人没出过远门,有的甚至没有出过大山,去涉县县城的客车每天只有一趟,村里的学校学生很少,一个老师教三名学生。
赶着毛驴就耕田大洼村又称石头城,土地特别少,蔬菜和粮食紧缺,大多靠从外面采购。看着为数不多的土地上营养不良的玉米,忍不住为前一晚吃了张书记家的两段玉米和半截红薯心生内疚,甚至有了一种罪恶感!
房间里水流慢,房主大姐告诉我,因为村里的蓄水池水位低了,导致水上不来,整个村里除了她家,其他人家都要把水提到家里,放在桶中备用。
听她这么一说,我彻底打消了洗澡的想法,也庆幸前夜没有浪费水。
错落有致的“崖上人家”令人驻足流连,淳朴善良的大洼人让人不舍离去。无奈还要赶路,不得不跟张书记夫妇握手道别。
再见大洼……
满眼的石头
网友评论